《愣严经第九卷》重点摘要
- 经文主要描述修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十种魔境,这些魔境出现在修行者进入三摩地(禅定)时。
- 这些魔境通常是由天魔或其他邪灵附身于人,假借说法来迷惑修行者。
- 每种魔境都与修行者的某种特定欲望或执着相关,例如:
- 贪求善巧
- 贪求游历经验
- 贪求契合
- 贪求神通感应
- 贪求本源和辩析
- 贪求宿命
- 贪求神通变化
- 贪求深空
- 贪求长生不老
- 这些魔境会使修行者产生错误的认知,如误以为自己已得无上涅槃。
- 魔境往往会引导修行者破坏佛教戒律,特别是在性行为方面。
- 这些魔境可能会显现各种超自然现象,如神通、预言等,以迷惑修行者。
- 佛陀警告这些魔境可能导致修行者堕入无间地狱。
- 佛陀教导阿难要警惕这些魔境,并在未来的末法时期传播这些教义,帮助众生识别和避免这些魔境。
- 经文强调了正确修行和保持正知见的重要性,以及不被表面的神通或奇异现象所迷惑的重要性。
- 最后,佛陀强调了传播这些教义的重要性,以保护未来的修行者免受魔境的侵扰,从而达到无上道果。
《愣严经第九卷》完整经文
阿难,世间一切所修心人。不假禅那无有智慧。但能执身不行婬慾。若行若坐想念俱无。爱染不生无留欲界,是人应念身为梵侣。如是一类名梵众天。欲习既除离欲心现。于诸律仪爱乐随顺。是人应时能行梵德。如是一类名梵辅天。身心妙圆威仪不缺。清淨禁戒加以明悟。是人应时能统梵众为大梵王。如是一类名大梵天。
阿难,此三胜流。一切苦恼所不能逼。虽非正修真三摩地。清淨心中诸漏不动,名为初禅。
阿难,其次梵天。统摄梵人圆满梵行。澄心不动寂湛生光。如是一类名少光天。光光相然照耀无尽。映十方界遍成瑠璃。如是一类名无量光天。吸持圆光成就教体。发化清淨应用无尽。如是一类名光音天。
阿难,此三胜流。一切忧愁所不能逼。虽非正修真三摩地。清淨心中麁漏已伏,名为二禅。
阿难,如是天人。圆光成音披音露妙。发成精行通寂灭乐。如是一类名少淨天。淨空现前引发无际。身心轻安成寂灭乐。如是一类名无量淨天。世界身心一切圆淨。淨德成就胜託现前归寂灭乐。如是一类名遍淨天。
阿难,此三胜流具大随顺。身心安隐得无量乐。虽非正得真三摩地。安隐心中欢喜毕具,名为三禅。
阿难,次復天人。不逼身心苦因已尽。乐非常住久必坏生。苦乐二心俱时顿捨。麁重相灭淨福性生。如是一类名福生天。捨心圆融胜解清淨。福无遮中得妙随顺穷未来际。如是一类名福爱天。
阿难,从是天中有二岐路。若于先心无量淨光。福德圆明修证而住。如是一类名广果天。若于先心双厌苦乐。精研捨心相续不断。圆穷捨道身心俱灭。心虑灰凝经五百劫。是人既以生灭为因。不能发明不生灭性。初半劫灭后半劫生。如是一类名无想天。
阿难,此四胜流一切世间。诸苦乐境所不能动。虽非无为真不动地。有所得心功用纯熟,名为四禅。
阿难,此中復有五不还天。于下界中九品习气俱时灭尽。苦乐双亡下无卜居。故于捨心众同分中安立居处。
阿难,苦乐两灭鬪心不交。如是一类名无烦天。机括独行研交无地。如是一类名无热天。十方世界妙见圆澄。更无尘象一切沉垢。如是一类名善见天。精见现前陶铸无碍。如是一类名善现天。究竟群几穷色性性入无边际。如是一类名色究竟天。
阿难,此不还天。彼诸四禅四位天王。独有钦闻不能知见。如今世间旷野深山圣道场地。皆阿罗汉所住持故。世间麁人所不能见。
阿难,是十八天独行无交未尽形累。自此已还名为色界。
復次阿难,从是有顶色边际中。其间復有二种岐路。若于捨心发明智慧。慧光圆通便出尘界。成阿罗汉入菩萨乘。如是一类名为迴心大阿罗汉。若在捨心捨厌成就。觉身为碍销碍入空。如是一类名为空处。诸碍既销无碍无灭。其中唯留阿赖耶识。全于末那半分微细。如是一类名为识处。空色既亡识心都灭。十方寂然逈无攸往。如是一类名无所有处。识性不动以灭穷研。于无尽中发宣尽性。如存不存若尽非尽。如是一类名为非想非非想处。
此等穷空不尽空理。从不还天圣道穷者。如是一类名不迴心钝阿罗汉。若从无想诸外道天穷空不归。迷漏无闻。便入轮转。
阿难,是诸天上各各天人。则是凡夫业果酬答答尽入轮。彼之天王即是菩萨。游三摩提渐次增进。迴向圣伦所修行路。
阿难。是四空天身心灭尽。定性现前无业果色。从此逮终名无色界。此皆不了妙觉明心。积妄发生妄有三界。中间妄随七趣沉溺。补特伽罗各从其类。
復次阿难,是三界中復有四种阿修罗类。若于鬼道以护法力成通入空。此阿修罗从卵而生。鬼趣所摄。若于天中降德贬坠。其所卜居隣于日月。此阿修罗从胎而出。人趣所摄。有修罗王执持世界力洞无畏。能与梵王及天帝释四天争权。此阿修罗因变化有天趣所摄。阿难,别有一分下劣修罗。生大海心沉水穴口。旦游虚空暮归水宿。此阿修罗因湿气有畜生趣摄。
阿难,如是地狱饿鬼畜生人及神仙。天洎修罗精研七趣。皆是昏沉诸有为想。妄想受生妄想随业。于妙圆明无作本心。皆如空花元无所有。但一虚妄更无根绪。
阿难,此等众生。不识本心受此轮迴。经无量劫不得真淨。皆由随顺杀盗婬故。反此三种又则出生无杀盗婬。有名鬼伦无名天趣。有无相倾起轮迴性。若得妙发三摩提者,则妙常寂。有无二无无二亦灭。尚无不杀不偷不婬。云何更随杀盗婬事。
阿难,不断三业各各有私。因各各私众私同分。非无定处自妄发生。生妄无因无可寻究。汝勗修行欲得菩提要除三惑。不尽三惑纵得神通。皆是世间有为功用。习气不灭落于魔道。虽欲除妄倍加虚伪。如来说为可哀怜者。汝妄自造非菩提咎。作是说者名为正说。若他说者即魔王说。
即时如来将罢法座。于师子床揽七宝机。迴紫金山再来凭倚。普告大众及阿难言。汝等有学缘觉声闻。今日迴心趣大菩提无上妙觉。吾今已说真修行法。汝犹未识修奢摩他毘婆舍那微细魔事。魔境现前汝不能识。洗心非正落于邪见。或汝阴魔或復天魔。或着鬼神或遭魑魅。心中不明认贼为子。又復于中得少为足。如第四禅无闻比丘妄言证圣。天报已毕衰相现前。谤阿罗汉身遭后有。堕阿鼻狱。汝应谛听吾今为汝仔细分别。
阿难起立并其会中同有学者。欢喜顶礼伏听慈诲。
佛告阿难及诸大众。汝等当知有漏世界十二类生。本觉妙明觉圆心体。与十方佛无二无别。由汝妄想迷理为咎痴爱发生。生发遍迷故有空性。化迷不息有世界生。则此十方微尘国土非无漏者。皆是迷顽妄想安立。当知虚空生汝心内。犹如片云点太清裏。况诸世界在虚空耶。汝等一人发真归元。此十方空皆悉销殒。云何空中所有国土而不振裂。汝辈修禅饰三摩地。十方菩萨及诸无漏大阿罗汉。心精通[淴-心+目]当处湛然。一切魔王及与鬼神诸凡夫天。见其宫殿无故崩裂。大地振坼水陆飞腾。无不惊慴。凡夫昏暗不觉迁讹。彼等咸得五种神通唯除漏尽。恋此尘劳。如何令汝摧裂其处。是故神鬼及诸天魔魍魉妖精。于三昧时佥来恼汝。然彼诸魔虽有大怒。彼尘劳内汝妙觉中。如风吹光如刀断水了不相触。汝如沸浪彼如坚氷。煖气渐隣不日销殒。徒恃神力但为其客。成就破乱。由汝心中五阴主人。主人若迷客得其便。当处禅那觉悟无惑。则彼魔事无奈汝何。阴销入明则彼群邪咸受幽气。明能破暗近自销殒。如何敢留扰乱禅定。若不明悟被阴所迷。则汝阿难必为魔子成就魔人。如摩登伽殊为眇劣。彼虽呪汝破佛律仪。八万行中秖毁一戒。心清淨故尚未沦溺。此乃隳汝宝觉全身。如宰臣家忽逢籍没。宛转零落无可哀救。
阿难当知汝坐道场。销落诸念其念若尽。则诸离念一切精明。动静不移忆忘如一。当住此处入三摩提。如明目人处大幽暗。精性妙淨心未发光。此则名为色阴区宇。若目明朗十方洞开。无復幽黯名色阴尽。是人则能超越劫浊。观其所由坚固妄想以为其本。
阿难当在此中精研妙明四大不织。少选之间身能出碍。此名精明流溢前境。斯但功用暂得如是。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。若作圣解即受群邪。
阿难復以此心精研妙明其身内彻。是人忽然于其身内拾出蛲蛔。身相宛然亦无伤毁。此名精明流溢形体。斯但精行暂得如是。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。若作圣解即受群邪。
又以此心内外精研。其时魂魄意志精神。除执受身馀皆涉入。若为宾主。忽于空中闻说法声。或闻十方同敷密义。此名精魂递相离合。成就善种暂得如是。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。若作圣解即受群邪。
又以此心澄露皎彻内光发明。十方遍作阎浮檀色。一切种类化为如来。于时忽然见毘卢遮那踞天光臺。千佛围绕百亿国土。及与莲华俱时出现。此名心魂灵悟所染。心光研明照诸世界。暂得如是非为圣证。不作圣心名善境界。若作圣解即受群邪。
又以此心精研妙明观察不停。抑按降伏制止超越。于时忽然十方虚空。成七宝色或百宝色。同时遍满不相留碍。青黄赤白各各纯现。此名抑按功力踰分。暂得如是非为圣证。不作圣心名善境界。若作圣解即受群邪。
又以此心研究澄彻精光不乱。忽于夜合在暗室内。见种种物不殊白昼。而暗室物亦不除灭。此名心细密澄其见所视洞幽。暂得如是非为圣证。不作圣心名善境界。若作圣解即受群邪。
又以此心圆入虚融。四肢忽然同于草木。火烧刀斫曾无所觉。又则火光不能烧爇。纵割其肉犹如削木。此名尘併排四大性一向入纯。暂得如是非为圣证。不作圣心名善境界。若作圣解即受群邪。
又以此心成就清淨。淨心功极忽见大地。十方山河皆成佛国。具足七宝光明遍满。又见恒沙诸佛如来。遍满空界楼殿华丽。下见地狱上观天宫得无障碍。此名欣厌凝想日深想久化成。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。若作圣解即受群邪。
又以此心研究深远。忽于中夜遥见远方。市井街巷亲族眷属或闻其语。此名迫心逼极飞出故多隔见。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。若作圣解即受群邪。
又以此心研究精极。见善知识形体变移。少选无端种种迁改。此名邪心含受魑魅。或遭天魔入其心腹。无端说法通达妙义。非为圣证不作圣心魔事销歇。若作圣解即受群邪。
阿难,如是十种禅那现境。皆是色阴用心交互故现斯事。众生顽迷不自忖量。逢此因缘迷不自识谓言登圣。大妄语成堕无间狱。汝等当依如来灭后。于未法中宣示斯义。无令天魔得其方便。保持复护成无上道。
阿难,彼善男子。修三摩提奢摩他中。色阴尽者见诸佛心。如明镜中显现其像。若有所得而未能用。犹如魇人手足宛然见闻不惑。心触客邪而不能动。此则。名为受阴区宇。若魇咎歇其心离身。返观其面去住自由。无復留碍名受阴尽。是人则能超越见浊。观其所由虚明妄想以为其本。
阿难,彼善男子。当在此中得大光耀。其心发明内抑过分。忽于其处发无穷悲。如是乃至观见蚊虻犹如赤子。心生怜愍不觉流泪。此名功用抑摧过越。悟则无咎非为圣证。觉了不迷久自销歇。若作圣解则有悲魔入其心府。见人则悲啼泣无限。失于正受当从沦坠。
阿难,又彼定中诸善男子。见色阴销受阴明白。胜相现前感激过分。忽于其中生无限勇。其心猛利志齐诸佛。谓三僧祇一念能越。此名功用凌率过越。悟则无咎非为圣证。觉了不迷久自销歇。若作圣解则有狂魔入其心腑。见人则夸我慢无比。其心乃至上不见佛。下不见人。失于正受当从沦坠。
又彼定中诸善男子。见色阴销受阴明白。前无新证归失故居。智力衰微入中堕地逈无所见。心中忽然生大枯渴。于一切时沉忆不散。将此以为勤精进相。此名修心无慧自失。悟则无咎非为圣证。若作圣解则有忆魔入其心腑。旦夕撮心悬在一处。失于正受当从沦坠。
又彼定中诸善男子。见色阴销受阴明白。慧力过定失于猛利。以诸胜性怀于心中。自心已疑是卢舍那。得少为足。此名用心亡失恒审溺于知见。悟则无咎非为圣证。若作圣解则有下劣。易知足魔入其心腑。见人自言我得无上第一义谛。失于正受当从沦坠。
又彼定中诸善男子。见色阴销受阴明白。新证未获故心已亡。历览二际自生艰险。于心忽然生无尽忧。如坐铁床如饮毒药。心不欲活常求于人。令害其命早取解脱。此名修行失于方便。悟则无咎非为圣证。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常忧愁魔入其心腑。手执刀剑自割其肉。欣其捨寿或常忧愁。走入山林不耐见人。失于正受当从沦坠。
又彼定中诸善男子。见色阴销受阴明白。处清淨中心安隐后。忽然自有无限喜生。心中欢悦不能自止。此名轻安无慧自禁。悟则无咎非为圣证。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好喜乐魔入其心腑。见人则笑于衢路傍自歌自舞。自谓已得无碍解脱。失于正受当从沦坠。
又彼定中诸善男子。见色阴销受阴明白。自谓已足。忽有无端大我慢起。如是乃至慢与过慢。及慢过慢或增上慢。或卑劣慢一时俱发。心中尚轻十方如来。何况下位声闻缘觉。此名见胜无慧自救。悟则无咎非为圣证。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大我慢魔入其心腑。不礼塔庙摧毁经像。谓檀越言。此是金铜或是土木。经是树叶或是叠花。肉身真常不自恭敬。却崇土木实为颠倒。其深信者从其毁碎埋弃地中。疑误众生入无间狱。失于正受当从沦坠。
又彼定中诸善男子。见色阴销受阴明白。于精明中圆悟精理得大随顺。其心忽生无量轻安。己言成圣得大自在。此名因慧获诸轻清。悟则无咎非为圣证。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好清轻魔入其心腑。自谓满足更不求进。此等多作无闻比丘。疑谤后生堕阿鼻狱。失于正受当从沦坠。
又彼定中诸善男子。见色阴销受阴明白。于明悟中得虚明性。其中忽然归向永灭。拨无因果一向入空。空心现前。乃至心生长断灭解。悟则无咎非为圣证。若作圣解则有空魔入其心腑。乃谤持戒名为小乘。菩萨悟空有何持犯。其人常于信心檀越。饮酒噉肉广行婬秽。因魔力故摄其前人不生疑谤。鬼心久入或食屎尿。与酒肉等一种俱空。破佛律仪误入人罪。失于正受当从沦坠。
又彼定中诸善男子。见色阴销受阴明白。味其虚明深入心骨。其心忽有无限爱生。爱极发狂便为贪欲。此名定境安顺入心。无慧自持误入诸欲。悟则无咎非为圣证。若作圣解则有欲魔入其心腑。一向说欲为菩提道。化诸白衣平等行欲。其行婬者名持法子。神鬼力故于末世中。摄其凡愚其数至百。如是乃至一百二百。或五六百多满千万。魔心生厌离其身体。威德既无陷于王难。疑误众生入无间狱。失于正受当从沦坠。
阿难,如是十种禅那现境。皆是受阴用心交互故现斯事。众生顽迷不自忖量。逢此因缘迷不自识。谓言登圣。大妄语成堕无间狱。汝等亦当将如来语。于我灭后传示末法。遍令众生开悟斯义。无令天魔得其方便。保持复护成无上道。
阿难,彼善男子。修三摩提受阴尽者。虽未漏尽心离其形。如鸟出笼已能成就。从是凡身上历菩萨六十圣位。得意生身随往无碍。譬如有人熟寐寱言。是人虽则无别所知。其言已成音韵伦次。令不寐者咸悟其语。此则名为想阴区宇。若动念尽浮想销除。于觉明心如去尘垢。一伦死生首尾圆照名想阴尽。是人则能超烦恼浊。观其所由融通妄想以为其本。
阿难,彼善男子,受阴虚妙不遭邪虑。圆定发明三摩地中,心爱圆明锐其精思贪求善巧。尔时天魔候得其便,飞精附人口说经法。其人不觉是其魔着,自言谓得无上涅槃。来彼求巧善男子处敷座说法,其形斯须或作比丘,令彼人见或为帝释,或为妇女或比丘尼,或寝暗室身有光明。是人愚迷惑为菩萨,信其教化摇荡其心,破佛律仪潜行贪欲。口中好言灾祥变异,或言如来某处出世,或言劫火或说刀兵,恐怖于人令其家资无故耗散。此名怪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,厌足心生去彼人体,弟子与师俱陷王难。汝当先觉不入轮迴,迷惑不知堕无间狱。
阿难,又善男子,受阴虚妙不遭邪虑。圆定发明三摩地中,心爱游荡飞其精思贪求经历。
尔时天魔候得其便,飞精附人口说经法。其人亦不觉知魔着,亦言自得无上涅槃。来彼求游善男子处,敷座说法自形无变。其听法者忽自见身坐宝莲华,全体化成紫金光聚,一众听人各各如是得未曾有。是人愚迷惑为菩萨,婬逸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。口中好言诸佛应世,某处某人当是某佛化身来此,某人即是某菩萨等来化人间。其人见故心生倾渴,邪见密兴种智销灭。此名[魅-未+夭]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,厌足心生去彼人体,弟子与师俱陷王难。汝当先觉不入轮迴,迷惑不知堕无间狱。
又善男子,受阴虚妙不遭邪虑。圆定发明三摩地中,心爱绵[淴-心+目]澄其精思贪求契合。尔时天魔候得其便,飞精附人口说经法。其人实不觉知魔着,亦言自得无上涅槃。来彼求合善男子处敷座说法,其形及彼听法之人,外无迁变。令其听者未闻法前心自开悟,念念移易或得宿命,或有他心,或见地狱,或知人间好恶诸事,或口说偈或自诵经,各各欢喜得未曾有。是人愚迷惑为菩萨,绵爱其心,破佛律仪潜行贪欲。口中好言佛有大小,某佛先佛某佛后佛,其中亦有真佛假佛,男佛女佛,菩萨亦然。其人见故洗涤本心易入邪悟。此名魅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,厌足心生去彼人体,弟子与师俱陷王难。汝当先觉不入轮迴,迷惑不知堕无间狱。
又善男子,受阴虚妙不遭邪虑。圆定发明三摩地中,心爱根本穷览物化性之终始,精爽其心贪求辩析。尔时天魔候得其便,飞精附人口说经法。其人先不觉知魔着,亦言自得无上涅槃。来彼求元善男子处敷座说法,身有威神摧伏求者,令其座下虽未闻法自然心伏。是诸人等将佛涅槃菩提法身,即是现前我肉身上,父父子子递代相生,即是法身常住不绝。都指现在即为佛国,无别淨居及金色相。其人信受忘失先心,身命归依得未曾有。是等愚迷惑为菩萨,推究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。口中好言眼耳鼻舌皆为淨土,男女二根即是菩提涅槃真处。彼无知者信是秽言。此名蛊毒魇胜恶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,厌足心生去彼人体,弟子与师俱陷王难。汝当先觉不入轮迴,迷惑不知堕无间狱。
又善男子,受阴虚妙不遭邪虑。圆定发明三摩地中,心爱悬应周流精研贪求冥感。尔时天魔候得其便,飞精附人口说经法。其人元不觉知魔着,亦言自得无上涅槃。来彼求应善男子处敷座说法,能令听众暂见其身如百千岁,心生爱染不能捨离,身为奴僕四事供养不觉疲劳。各各令其座下人心,知是先师本善知识别生法爱,粘如胶漆得未曾有。是人愚迷惑为菩萨,亲近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。口中好言我于前世,于某生中先度某人,当时是我妻妾兄弟,今来相度与汝相随,归某世界供养某佛。或言别有大光明天佛于中住,一切如来所休居地。彼无知者信是虚诳遗失本心。此名厉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,厌足心生去彼人体,弟子与师俱陷王难。汝当先觉不入轮迴,迷惑不知堕无间狱。
又善男子,受阴虚妙不遭邪虑。圆定发明三摩地中,心爱深入克己辛勤,乐处阴寂贪求静谧。尔时天魔候得其便,飞精附人口说经法。其人本不觉知魔着,亦言自得无上涅槃。来彼求阴善男子处敷座说法,令其听人各知本业。或于其处语一人言:「汝今未死已作畜生。」勅使一人于后踏尾,顿令其人起不能得。于是一众倾心钦伏,有人起心已知其肇。佛律仪外重加精苦,诽谤比丘骂詈徒众,讦露人事不避讥嫌。口中好言未然祸福,及至其时毫发无失。此大力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,厌足心生去彼人体,弟子与师多陷王难。汝当先觉不入轮迴,迷惑不知堕无间狱。
又善男子,受阴虚妙不遭邪虑。圆定发明三摩地中,心爱知见勤苦研寻贪求宿命。尔时天魔候得其便,飞精附人口说经法。其人殊不觉知魔着,亦言自得无上涅槃。来彼求知善男子处敷座说法,是人无端于说法处得大宝珠。其魔或时化为畜生,口衔其珠及杂珍宝,简策符牍诸奇异物,先授彼人后着其体。或诱听人藏于地下,有明月珠照耀其处,是诸听者得未曾有。多食药草不飡嘉膳,或时日飡一麻一麦,其形肥充魔力持故。诽谤比丘骂詈徒众不避讥嫌,口中好言他方宝藏,十方圣贤潜匿之处,随其后者往往见有奇异之人。此名山林土地城隍川嶽鬼神年老成魔,或有宣婬破佛戒律,与承事者潜行五欲,或有精进纯食草木,无定行事恼乱彼人。厌足心生去彼人体,弟子与师多陷王难。汝当先觉不入轮迴,迷惑不知堕无间狱。
又善男子,受阴虚妙不遭邪虑。圆定发明三摩地中,心爱神通种种变化,研究化元贪取神力。尔时天魔候得其便,飞精附人口说经法。其人诚不觉知魔着,亦言自得无上涅槃。来彼求通善男子处敷座说法,是人或復手执火光手撮其光,分于所听四众头上,是诸听人顶上火光皆长数尺,亦无热性曾不焚烧。或上水行如履平地,或于空中安坐不动,或入瓶内或处囊中,越牖透垣曾无障碍,唯于刀兵不得自在。自言是佛身着白衣,受比丘礼诽谤禅律,骂詈徒众讦露人事不避讥嫌。口中常说神通自在,或復令人傍见佛土,鬼力惑人非有真实。赞歎行婬不毁麁行,将诸猥媟以为传法。此名天地大力山精、海精风精河精土精、一切草树积劫精魅,或復龙魅或寿终仙再活为魅,或仙期终计年应死,其形不化他怪所附,年老成魔恼乱是人。厌足心生去彼人体,弟子与师多陷王难。汝当先觉不入轮迴,迷惑不知堕无间狱。
又善男子,受阴虚妙不遭邪虑。圆定发明三摩地中,心爱入灭妍究化性贪求深空。尔时天魔候得其便,飞精附人口说经法。其人终不觉知魔着,亦言自得无上涅槃。来彼求空善男子处敷座说法,于大众内其形忽空,众无所见还从虚空,突然而出存没自在。或现其身洞如瑠璃,或垂手足作旃檀气,或大小便如厚石蜜。诽毁戒律轻贱出家,口中常说无因无果,一死永灭无復后身,及诸凡圣虽得空寂,潜行贪欲受其欲者,亦得空心拨无因果。此名日月薄蚀精气,金玉芝草麟凤龟鹤,经千万年不死为灵出生国土,年老成魔恼乱是人。厌足心生去彼人体,弟子与师多陷王难。汝当先觉不入轮迴,迷惑不知堕无间狱。
又善男子,受阴虚妙不遭邪虑。圆定发明三摩地中,心爱长寿辛苦研几,贪求永岁弃分段生,顿希变易细相常住。尔时天魔候得其便,飞精附人口说经法。其人竟不觉知魔着,亦言自得无上涅槃。来彼求生善男子处敷座说法,好言他方往还无滞,或经万里瞬息再来,皆于彼方取得其物。或于一处在一宅中,数步之间令其从东诣至西壁,是人急行累年不到。因此心信疑佛现前,口中常说十方众生皆是吾子,我生诸佛,我出世界我是元佛,出生自然不因修得。此名住世自在天魔使其眷属,如遮文茶及四天王毘舍童子,未发心者利其虚明,食彼精气或不因师。其修行人亲自观见,称执金刚与汝长命,现美女身盛行贪欲。未逾年岁肝脑枯竭,口兼独言听若[魅-未+夭]魅,前人未详多陷王难。未及遇刑先已乾死,恼乱彼人以至殂殒。汝当先觉不入轮迴,迷惑不知堕无间狱。
阿难当知是十种魔于末世时,在我法中出家修道,或附人体或自现形。皆言已成正遍知觉,赞歎婬欲破佛律仪。先恶魔师与魔弟子婬婬相传,如是邪精魅其心腑。近则九生多踰百世,令真修行总为魔眷,命终之后毕为魔民,失正遍知堕无间狱。汝今未须先取寂灭,纵得无学留愿入彼末法之中起大慈悲,救度正心深信众生,令不着魔得正知见。我今度汝已出生死,汝遵佛语名报佛恩。
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现境,皆是想阴用心交互故现斯事。众生顽迷不自忖量,逢此因缘迷不自识谓言登圣,大妄语成堕无间狱。汝等必须将如来语,于我灭后传示末法,遍令众生开悟斯义,无令天魔得其方便,保持复护成无上道。
《愣严经第九卷》白话文翻译
阿难,世间一切所修心人。不假禅那无有智慧。但能执身不行婬慾。若行若坐想念俱无。爱染不生无留欲界,是人应念身为梵侣。如是一类名梵众天。欲习既除离欲心现。于诸律仪爱乐随顺。是人应时能行梵德。如是一类名梵辅天。身心妙圆威仪不缺。清淨禁戒加以明悟。是人应时能统梵众为大梵王。如是一类名大梵天。
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位名叫阿难的修行者。有一天,他的佛陀对他说:「阿难啊,在这个世界上,有许多人想要修行自己的心灵。但是,如果不认真修禅,就无法获得真正的智慧。」
佛陀接着解释道:「有些人能够控制自己的身体,不去做那些不好的事情。无论他们走路还是坐着,都不会有不好的想法。因为他们不再被慾望所困扰,所以可以离开充满慾望的世界。这些人就像是梵天的朋友,我们称他们为『梵众天』。」
佛陀继续说:「还有一些人,他们已经去除了慾望的习惯,开始喜欢遵守各种规矩。这些人能够做出高尚的行为,我们称他们为『梵辅天』。」
佛陀说:「最后,有一些人的身心都变得非常美好,他们的行为举止都很完美。他们不仅能遵守清淨的规矩,还能够理解这些规矩的意义。这些人能够领导其他的梵天,成为大梵王,我们称他们为『大梵天』。」
阿难,此三胜流。一切苦恼所不能逼。虽非正修真三摩地。清淨心中诸漏不动,名为初禅。
佛陀告诉阿难:「这三种人都已经超越了普通人,痛苦和烦恼无法影响他们。虽然他们还没有达到最高境界,但是他们的心灵已经很清淨了,不会被不好的想法所动摇。我们把这种境界叫做『初禅』。」
阿难,其次梵天。统摄梵人圆满梵行。澄心不动寂湛生光。如是一类名少光天。光光相然照耀无尽。映十方界遍成瑠璃。如是一类名无量光天。吸持圆光成就教体。发化清淨应用无尽。如是一类名光音天。
接着,佛陀又说:「在梵天之上,还有更高的境界。有些人能够控制自己的心不乱动,就像平静的湖水一样,还能发出光芒。我们叫他们『少光天』。」
「有些人的光芒更加强烈,能照亮整个世界,让一切都变得晶莹剔透,我们叫他们『无量光天』。」
佛陀继续说:「还有一些人,他们不仅有强烈的光芒,还能用这光芒来教导别人,帮助别人变得更好。我们叫他们『光音天』。」
阿难,此三胜流。一切忧愁所不能逼。虽非正修真三摩地。清淨心中麁漏已伏,名为二禅。
最后,佛陀对阿难说:「这三种境界的人,已经超越了所有的忧愁。虽然他们还没有达到最高的境界,但是他们的心灵已经非常清淨,不会被粗糙的慾望所影响。我们把这种境界叫做『二禅』。」
阿难,如是天人。圆光成音披音露妙。发成精行通寂灭乐。如是一类名少淨天。淨空现前引发无际。身心轻安成寂灭乐。如是一类名无量淨天。世界身心一切圆淨。淨德成就胜託现前归寂灭乐。如是一类名遍淨天。
佛陀继续对阿难说:「阿难啊,在更高的境界中,有些天人已经能够用光芒发出美妙的声音。他们的行为变得更加纯淨,能够体验到寂静的快乐。我们称这些天人为『少淨天』。」
佛陀解释道:「还有一些天人,他们的心灵就像无边无际的清淨虚空。他们的身心变得轻盈自在,也能体验到寂静的快乐。我们称他们为『无量淨天』。」
佛陀接着说:「在更高的境界中,有些天人的世界、身体和心灵都变得完全清淨。他们的美德已经完全成就,能够体验到最高境界的寂静快乐。我们称这些天人为『遍淨天』。」
阿难,此三胜流具大随顺。身心安隐得无量乐。虽非正得真三摩地。安隐心中欢喜毕具,名为三禅。
佛陀对阿难说:「这三种境界的天人都能够顺应大道。他们的身心安稳,能够体验到无限的快乐。虽然他们还没有达到最高的境界,但是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喜悦。我们把这种境界叫做『三禅』。」
阿难,次復天人。不逼身心苦因已尽。乐非常住久必坏生。苦乐二心俱时顿捨。麁重相灭淨福性生。如是一类名福生天。捨心圆融胜解清淨。福无遮中得妙随顺穷未来际。如是一类名福爱天。
然后,佛陀继续讲述更高的境界:「再往上,有些天人已经不会被身心的痛苦所困扰,因为痛苦的根源已经消失了。但是他们也明白,快乐并不是永恆的,终究会消失。所以,这些天人同时放下了痛苦和快乐的想法。」
佛陀解释道:「当他们放下了这些沉重的想法,一种纯淨的福德本性就会显现出来。我们称这些天人为『福生天』。」
佛陀说:「还有一些天人,他们的心完全放下了执着,对事物有了更高的理解。他们的福德没有任何阻碍,能够随心所欲地生活,直到永远。我们称这些天人为『福爱天』。」
阿难,从是天中有二岐路。若于先心无量淨光。福德圆明修证而住。如是一类名广果天。若于先心双厌苦乐。精研捨心相续不断。圆穷捨道身心俱灭。心虑灰凝经五百劫。是人既以生灭为因。不能发明不生灭性。初半劫灭后半劫生。如是一类名无想天。
佛陀继续对阿难说:「阿难啊,在这个境界之后,修行的路分成了两条。」
佛陀解释道:「有些天人保持着他们之前那种无限清淨的光明心,他们的福德圆满明亮,一直保持这种状态。我们称这些天人为『广果天』。」
佛陀接着说:「但是,有些天人选择了另一条路。他们既不喜欢痛苦,也不喜欢快乐。他们专心研究如何放下一切,一直保持这种状态不间断。最后,他们完全放下了一切,身心都消失了。」
佛陀描述道:「这些天人的心就像冷却的灰烬,一动不动。他们会保持这种状态五百劫那麽长的时间。」
佛陀叹了口气:「但是,因为他们把生和灭作为修行的原因,所以无法理解永恆不变的本性。在五百劫的前半段,他们的意识会消失;在后半段,意识又会重新出现。我们称这些天人为『无想天』。」
阿难,此四胜流一切世间。诸苦乐境所不能动。虽非无为真不动地。有所得心功用纯熟,名为四禅。
佛陀总结道:「阿难,这四种境界的天人都已经超越了世间的一切。无论是快乐还是痛苦,都无法影响他们。虽然他们还没有达到最高的境界,但是他们的心已经非常纯熟了。我们把这种境界叫做『四禅』。」
阿难,此中復有五不还天。于下界中九品习气俱时灭尽。苦乐双亡下无卜居。故于捨心众同分中安立居处。
接着,佛陀又说:「在这个境界中,还有五种特别的天人,我们称他们为『五不还天』。」
佛陀解释:「这些天人已经完全去除了下界的九种习气。他们既不感受痛苦,也不感受快乐,所以不会再回到下面的世界。他们安住在一种完全放下的状态中,和其他相同境界的天人一起生活。」
阿难,苦乐两灭鬪心不交。如是一类名无烦天。机括独行研交无地。如是一类名无热天。十方世界妙见圆澄。更无尘象一切沉垢。如是一类名善见天。精见现前陶铸无碍。如是一类名善现天。究竟群几穷色性性入无边际。如是一类名色究竟天。
佛陀继续对阿难说:「阿难啊,在五不还天中,有不同的境界。」
佛陀解释道:「有些天人已经完全消除了痛苦和快乐,他们的心不再有任何冲突。我们称这些天人为『无烦天』。」
佛陀接着说:「还有一些天人,他们的心就像精密的机器一样独立运作,不再与其他事物产生交集。我们称他们为『无热天』。」
佛陀描述道:「有些天人能够清晰地看到十方世界,他们的视野非常清澈,没有任何尘埃或汙垢。我们称这些天人为『善见天』。」
佛陀继续说:「再往上,有些天人的观察力更加敏锐,他们能够自由自在地观察一切,没有任何障碍。我们称他们为『善现天』。」
最后,佛陀说:「在最高的境界中,有些天人已经彻底了解了所有的奥秘,他们能够深入理解物质世界的本质,达到无边无际的境界。我们称这些天人为『色究竟天』。」
阿难,此不还天。彼诸四禅四位天王。独有钦闻不能知见。如今世间旷野深山圣道场地。皆阿罗汉所住持故。世间麁人所不能见。
佛陀对阿难说:「阿难,这些不还天的境界非常高深。即使是四禅天的天王,也只能听说这些境界,无法亲身体验或看见。」
佛陀打了个比方:「就像现在世间的深山旷野中,有些圣人居住的地方,普通人是看不见的。这些地方都是阿罗汉(一种高级修行者)在守护着。」
阿难,是十八天独行无交未尽形累。自此已还名为色界。
最后,佛陀总结道:「阿难,这十八种天人都是独自修行,不与他人来往。虽然他们还有形体,但已经非常轻盈了。从这里往下的所有境界,我们统称为『色界』。」
復次阿难,从是有顶色边际中。其间復有二种岐路。若于捨心发明智慧。慧光圆通便出尘界。成阿罗汉入菩萨乘。如是一类名为迴心大阿罗汉。若在捨心捨厌成就。觉身为碍销碍入空。如是一类名为空处。诸碍既销无碍无灭。其中唯留阿赖耶识。全于末那半分微细。如是一类名为识处。空色既亡识心都灭。十方寂然逈无攸往。如是一类名无所有处。识性不动以灭穷研。于无尽中发宣尽性。如存不存若尽非尽。如是一类名为非想非非想处。
佛陀继续对阿难说:「阿难啊,在色界的最高处,修行的路又分成了两条。」
佛陀解释道:「有些修行者在放下一切的状态中,突然开发出了智慧。他们的智慧之光变得圆满通达,于是超越了物质世界。这些人成为了阿罗汉,然后进入菩萨的修行道路。我们称这类修行者为『迴心大阿罗汉』。」
佛陀接着说:「但是,有些修行者选择了另一条路。他们完全放下了一切,觉得身体是个障碍,于是把这个障碍消除,进入了空无的状态。我们称这种境界为『空处』。」
佛陀继续描述:「当所有障碍都消除后,修行者的意识变得非常微细,只剩下最基本的意识。我们称这种境界为『识处』。」
佛陀说:「再往上,当空和色都消失,连识心也灭去时,十方世界变得寂静,没有任何去处。我们称这种境界为『无所有处』。」
最后,佛陀说:「在最高的境界中,意识变得不动,修行者研究如何彻底灭除意识。在这无尽的过程中,他们体验到一种既存在又不存在,既完全又不完全的状态。我们称这种境界为『非想非非想处』。」
此等穷空不尽空理。从不还天圣道穷者。如是一类名不迴心钝阿罗汉。若从无想诸外道天穷空不归。迷漏无闻。便入轮转。
佛陀对阿难说:「这些修行者穷尽了空的境界,但还没有完全理解空的道理。如果他们是从不还天来的圣者,却停留在这个境界不再前进,我们就称他们为『不迴心钝阿罗汉』。」
佛陀警告道:「如果有些外道天人修到无想天,然后进入这些空的境界但找不到回去的路,他们就会因为迷惑而再次进入轮迴。」
阿难,是诸天上各各天人。则是凡夫业果酬答答尽入轮。彼之天王即是菩萨。游三摩提渐次增进。迴向圣伦所修行路。
最后,佛陀总结道:「阿难,这些天界的众生都是因为他们过去的行为而得到的果报。当果报享尽,他们还是要回到轮迴中。但是,那些天界的国王其实是菩萨。他们在修行中逐步进步,最终会回向圣人的修行道路。」
阿难。是四空天身心灭尽。定性现前无业果色。从此逮终名无色界。此皆不了妙觉明心。积妄发生妄有三界。中间妄随七趣沉溺。补特伽罗各从其类。
佛陀继续对阿难说:「阿难啊,在那四种空的境界中,天人的身心都已经消失了。他们进入了一种特殊的状态,没有任何物质形体。从这里开始直到最高的境界,我们称之为『无色界』。」
佛陀叹了口气说:「可是,这些天人还是没有完全理解那个美妙的觉悟之心。因为他们积累的错误认知,才产生了三界。在三界中,众生迷失在七种不同的生存状态中,沉浮不定。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类别在这些状态中轮迴。」
復次阿难,是三界中復有四种阿修罗类。若于鬼道以护法力成通入空。此阿修罗从卵而生。鬼趣所摄。若于天中降德贬坠。其所卜居隣于日月。此阿修罗从胎而出。人趣所摄。有修罗王执持世界力洞无畏。能与梵王及天帝释四天争权。此阿修罗因变化有天趣所摄。阿难,别有一分下劣修罗。生大海心沉水穴口。旦游虚空暮归水宿。此阿修罗因湿气有畜生趣摄。
接着,佛陀说:「阿难,在这三界中,还有四种阿修罗。」
佛陀解释道:「有些阿修罗原本是鬼,但因为保护佛法的力量,能够进入空中。这些阿修罗是从蛋生出来的,属于鬼道。」
佛陀继续说:「有些阿修罗,原本是天人,但因为德行下降而被贬低。他们住在靠近日月的地方。这些阿修罗是从母胎生出来的,属于人道。」
佛陀描述道:「还有一些阿修罗王,他们非常强大,无所畏惧。他们甚至能够与梵天、帝释天和四大天王争夺权力。这些阿修罗是变化而成的,属于天道。」
佛陀说:「最后,还有一种比较低等的阿修罗。他们生活在大海的深处,白天飞到空中,晚上回到水里睡觉。这些阿修罗是因湿气而生的,属于畜生道。」
阿难,如是地狱饿鬼畜生人及神仙。天洎修罗精研七趣。皆是昏沉诸有为想。妄想受生妄想随业。于妙圆明无作本心。皆如空花元无所有。但一虚妄更无根绪。
佛陀总结道:「阿难,无论是地狱、饿鬼、畜生、人类、神仙、天人还是阿修罗,这七种生存状态都是因为迷惑而产生的。他们都是因为错误的想法而出生,因为错误的行为而轮迴。」
佛陀语重心长地说:「其实,在那个美妙圆明、本来就存在的心性中,这些都像空中的花朵一样,本来就不存在。它们只是一场空幻,没有真实的根源。」
阿难,此等众生。不识本心受此轮迴。经无量劫不得真淨。皆由随顺杀盗婬故。反此三种又则出生无杀盗婬。有名鬼伦无名天趣。有无相倾起轮迴性。若得妙发三摩提者,则妙常寂。有无二无无二亦灭。尚无不杀不偷不婬。云何更随杀盗婬事。
佛陀继续对阿难说:「阿难啊,这些众生因为不认识自己的本心,所以一直在轮迴中打转。即使经过无数劫,他们也无法获得真正的清淨。这都是因为他们顺从了杀生、偷盗和邪淫这三种行为。」
佛陀解释道:「如果有人能够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,他们可能会成为鬼神或天人。但是,只要还有『有』和『无』的对立,轮迴就会继续。」
佛陀微笑着说:「不过,如果有人能够达到美妙的禅定境界,他就能获得永恆的宁静。在这种境界中,『有』和『无』都不存在,甚至连『不杀生』、『不偷盗』、『不邪淫』这些概念也不存在了。那麽,他们怎麽可能还会去做杀生、偷盗、邪淫这些事呢?」
阿难,不断三业各各有私。因各各私众私同分。非无定处自妄发生。生妄无因无可寻究。汝勗修行欲得菩提要除三惑。不尽三惑纵得神通。皆是世间有为功用。习气不灭落于魔道。虽欲除妄倍加虚伪。如来说为可哀怜者。汝妄自造非菩提咎。作是说者名为正说。若他说者即魔王说。
佛陀严肃地说:「阿难,如果不能断除这三种行为,每个人都会有自私的想法。因为这些自私的想法,就会形成群体的共同意识。这些意识虽然没有固定的地方,但却能够自己产生出来。它们的出现没有原因,也无法追究。」
佛陀劝告道:「所以,如果你想要修行,达到觉悟的境界,就必须去除这三种迷惑。如果不能完全去除,即使获得了神通,那也只是世间的能力而已。如果习气还在,你可能会落入魔道。即使你想要去除迷惑,反而会更加虚伪。佛陀说,这样的人真是可怜啊。」
佛陀强调:「记住,这些迷惑是你自己造成的,不是觉悟的错。我现在告诉你的,才是正确的说法。如果有人说了其他的,那就是魔王在说话。」
即时如来将罢法座。于师子床揽七宝机。迴紫金山再来凭倚。普告大众及阿难言。汝等有学缘觉声闻。今日迴心趣大菩提无上妙觉。吾今已说真修行法。汝犹未识修奢摩他毘婆舍那微细魔事。魔境现前汝不能识。洗心非正落于邪见。或汝阴魔或復天魔。或着鬼神或遭魑魅。心中不明认贼为子。又復于中得少为足。如第四禅无闻比丘妄言证圣。天报已毕衰相现前。谤阿罗汉身遭后有。堕阿鼻狱。汝应谛听吾今为汝仔细分别。
这时,佛陀准备结束说法。他坐在宝座上,转身靠在金色的靠背上,对所有人说:「你们这些修行者,今天已经决定要追求最高的觉悟了。我已经告诉你们真正的修行方法。但是你们可能还不知道,在修行中会遇到一些微妙的魔障。当这些魔障出现时,你们可能认不出来。如果心不清淨,就会落入邪见。」
佛陀警告说:「这些魔障可能来自你自己的心,也可能来自天上的魔,或者是鬼神和妖怪。如果你不清楚,可能会把坏人当成好人。有些人稍微有点成就就满足了,就像四禅天的那些没有智慧的修行者,妄称自己已经成圣。当他们的福报用完时,就会堕落到地狱中。」
最后,佛陀温和地说:「你们要仔细听,我现在要详细地为你们分别解说这些事情。」
阿难起立并其会中同有学者。欢喜顶礼伏听慈诲。
阿难和其他正在学习的人站了起来,高兴地向佛陀顶礼,准备聆听佛陀的教导。
佛告阿难及诸大众。汝等当知有漏世界十二类生。本觉妙明觉圆心体。与十方佛无二无别。由汝妄想迷理为咎痴爱发生。生发遍迷故有空性。化迷不息有世界生。则此十方微尘国土非无漏者。皆是迷顽妄想安立。当知虚空生汝心内。犹如片云点太清裏。况诸世界在虚空耶。汝等一人发真归元。此十方空皆悉销殒。云何空中所有国土而不振裂。汝辈修禅饰三摩地。十方菩萨及诸无漏大阿罗汉。心精通[淴-心+目]当处湛然。一切魔王及与鬼神诸凡夫天。见其宫殿无故崩裂。大地振坼水陆飞腾。无不惊慴。凡夫昏暗不觉迁讹。彼等咸得五种神通唯除漏尽。恋此尘劳。如何令汝摧裂其处。是故神鬼及诸天魔魍魉妖精。于三昧时佥来恼汝。然彼诸魔虽有大怒。彼尘劳内汝妙觉中。如风吹光如刀断水了不相触。汝如沸浪彼如坚氷。煖气渐隣不日销殒。徒恃神力但为其客。成就破乱。由汝心中五阴主人。主人若迷客得其便。当处禅那觉悟无惑。则彼魔事无奈汝何。阴销入明则彼群邪咸受幽气。明能破暗近自销殒。如何敢留扰乱禅定。若不明悟被阴所迷。则汝阿难必为魔子成就魔人。如摩登伽殊为眇劣。彼虽呪汝破佛律仪。八万行中秖毁一戒。心清淨故尚未沦溺。此乃隳汝宝觉全身。如宰臣家忽逢籍没。宛转零落无可哀救。
佛陀对阿难和大家说:「你们要知道,在这个有烦恼的世界里,所有的生命本来都有一个美妙明亮的觉悟心,这个心和诸佛是一样的。但是因为你们的妄想,迷失了真理,产生了爱着,所以就有了空间的概念。因为这个迷失不断扩大,所以就有了世界的产生。」
佛陀继续说:「你们要明白,虚空其实是在你们的心里的,就像是清澈的天空中的一朵小云。更何况是在虚空中的世界呢?如果你们中有一个人真正回归本源,这整个宇宙都会消失。」
佛陀解释道:「当你们修行禅定时,所有的菩萨和阿罗汉都会感应到,他们的心会变得非常清澈。但是所有的魔王、鬼神和凡夫天人会看到他们的宫殿无缘无故地崩塌,大地裂开,水陆飞腾,都会感到非常惊恐。只有普通人因为愚昧无知,所以察觉不到这些变化。」
佛陀警告说:「这就是为什麽在你们修行时,各种鬼神和魔会来打扰你们。但是,这些魔虽然非常愤怒,他们在你们的觉悟心中就像是风吹光、刀切水一样,根本无法影响到你们。你们就像是沸腾的水,而他们就像是坚冰,很快就会被融化。」
佛陀鼓励道:「如果你们在修行时保持清醒,不被迷惑,那麽这些魔就无法对你们造成任何伤害。当你们的迷惑消除,进入光明时,这些邪魔都会消失。」
最后,佛陀严肃地说:「但是,如果你们不能明白这个道理,被迷惑所困,那麽阿难啊,你就可能会变成魔的儿子,成为魔的人。这比摩登伽女的事件还要严重得多。那时候她虽然用咒语让你违反了佛陀的戒律,但你的心还是清淨的,所以并没有堕落。但如果你被魔迷惑,那就会失去你的觉悟之身,就像是一个大臣的家突然被抄家一样,无可救药。」
阿难当知汝坐道场。销落诸念其念若尽。则诸离念一切精明。动静不移忆忘如一。当住此处入三摩提。如明目人处大幽暗。精性妙淨心未发光。此则名为色阴区宇。若目明朗十方洞开。无復幽黯名色阴尽。是人则能超越劫浊。观其所由坚固妄想以为其本。
佛陀继续对阿难说:「阿难,你要知道,当你坐在修行的地方,慢慢地让所有的想法消失。当所有的想法都没有了,你的心就会变得非常清明。无论是动还是静,无论是记得还是忘记,都会变得一样。这时候,你就进入了一种特殊的禅定状态。」
佛陀用了一个比喻:「就像一个视力很好的人在黑暗中,虽然他的眼睛很好,但是因为周围太黑了,所以还是看不见东西。这种状态,我们叫做『色阴区宇』。」
「如果这个人的眼睛突然变得非常明亮,能够看清楚十方,周围不再黑暗,这就叫做『色阴尽』。这个人就能够超越劫浊。我们要明白,这些都是因为我们坚固的错误想法造成的。」
阿难当在此中精研妙明四大不织。少选之间身能出碍。此名精明流溢前境。斯但功用暂得如是。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。若作圣解即受群邪。
佛陀接着警告说:「阿难,当你在修行中,可能会发现你的身体突然变得很轻,好像可以穿越牆壁。这只是因为你的心变得很清明,暂时出现的现象。这不是真正的成就,你不要以为自己成圣了。如果你认为自己成圣了,反而会招来邪魔。」
阿难復以此心精研妙明其身内彻。是人忽然于其身内拾出蛲蛔。身相宛然亦无伤毁。此名精明流溢形体。斯但精行暂得如是。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。若作圣解即受群邪。
佛陀继续说:「还有,你可能会突然看到自己身体里的虫子,好像可以把它们拿出来,但身体却没有受伤。这也只是暂时的现象,不是真正的成就。你不要认为自己成圣了,否则也会招来邪魔。」
佛陀的语气变得更加温和:「阿难,这些都是在修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情况。重要的是要保持清醒,不要被这些暂时的现象迷惑。真正的修行是要超越这些表面的现象,理解更深层的真理。」
又以此心内外精研。其时魂魄意志精神。除执受身馀皆涉入。若为宾主。忽于空中闻说法声。或闻十方同敷密义。此名精魂递相离合。成就善种暂得如是。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。若作圣解即受群邪。
佛陀继续对阿难说:「阿难,当你继续深入修行时,你可能会遇到更多奇妙的经验。」
佛陀描述道:「有时候,你可能会突然在空中听到有人在说法,或者听到来自十方世界的深奥道理。这是因为你的精神和灵魂暂时分离又结合造成的。这只是暂时的现象,不是真正的成就。记住,不要认为自己成圣了,否则会招来邪魔。」
又以此心澄露皎彻内光发明。十方遍作阎浮檀色。一切种类化为如来。于时忽然见毘卢遮那踞天光臺。千佛围绕百亿国土。及与莲华俱时出现。此名心魂灵悟所染。心光研明照诸世界。暂得如是非为圣证。不作圣心名善境界。若作圣解即受群邪。
接着,佛陀又说:「有时候,你可能会看到整个世界变成金黄色,所有的生物都变成佛陀的样子。你甚至可能会看到毘卢遮那佛坐在天光宝座上,周围有千佛环绕,百亿国土和莲花同时出现。这是因为你的心灵变得非常清明,能够照亮各个世界。但是,这也只是暂时的现象,不是真正的成就。不要认为自己成圣了,否则会招来邪魔。」
又以此心精研妙明观察不停。抑按降伏制止超越。于时忽然十方虚空。成七宝色或百宝色。同时遍满不相留碍。青黄赤白各各纯现。此名抑按功力踰分。暂得如是非为圣证。不作圣心名善境界。若作圣解即受群邪。
佛陀继续解释:「还有,当你继续专心修行,控制自己的心时,你可能会突然看到整个虚空变成七宝或百宝的颜色。这些颜色可能会同时出现,互不干扰,非常纯粹。这是因为你控制心灵的力量超过了一定程度。但是,这也只是暂时的现象,不是真正的成就。同样,不要认为自己成圣了,否则会招来邪魔。」
佛陀的语气变得更加温和:「阿难,这些都是在修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奇妙经验。重要的是要保持清醒,不要被这些暂时的现象迷惑。真正的修行是要超越这些表面的现象,理解更深层的真理。」
佛陀总结道:「无论你遇到什麽样奇妙的经验,都要保持平常心。这些经验只是修行路上的风景,不是终点。真正的成就是内心的清淨和智慧,而不是这些外在的现象。」
又以此心研究澄彻精光不乱。忽于夜合在暗室内。见种种物不殊白昼。而暗室物亦不除灭。此名心细密澄其见所视洞幽。暂得如是非为圣证。不作圣心名善境界。若作圣解即受群邪。
佛陀继续对阿难说:「阿难,在修行的过程中,你可能还会遇到更多奇妙的经验。」
佛陀描述道:「有时候,你可能会发现,即使在漆黑的房间里,你也能看到各种东西,就像在白天一样清楚。这是因为你的心变得非常细腻和清澈,能够看透黑暗。但是,这也只是暂时的现象,不是真正的成就。记住,不要认为自己成圣了,否则会招来邪魔。」
又以此心圆入虚融。四肢忽然同于草木。火烧刀斫曾无所觉。又则火光不能烧爇。纵割其肉犹如削木。此名尘併排四大性一向入纯。暂得如是非为圣证。不作圣心名善境界。若作圣解即受群邪。
接着,佛陀又说:「有时候,你可能会感觉自己的身体变得像草木一样。即使有火烧或刀砍,你也感觉不到疼痛。火焰甚至无法烧到你,切割你的肉就像切割木头一样。这是因为你的身体暂时进入了一种特殊的状态。但是,这也只是暂时的现象,不是真正的成就。不要认为自己成圣了,否则会招来邪魔。」
又以此心成就清淨。淨心功极忽见大地。十方山河皆成佛国。具足七宝光明遍满。又见恒沙诸佛如来。遍满空界楼殿华丽。下见地狱上观天宫得无障碍。此名欣厌凝想日深想久化成。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。若作圣解即受群邪。
佛陀继续解释:「还有,当你的心变得非常清淨时,你可能会突然看到整个世界变成佛国,到处都是七宝光明。你可能会看到无数的佛陀充满整个空间,宫殿华丽。你甚至可能会同时看到地狱和天堂,没有任何障碍。这是因为你长时间专注于某些想法,最后这些想法变成了你看到的景象。但是,这也只是暂时的现象,不是真正的成就。同样,不要认为自己成圣了,否则会招来邪魔。」
佛陀的语气变得更加温和:「阿难,这些都是在修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奇妙经验。重要的是要保持清醒,不要被这些暂时的现象迷惑。真正的修行是要超越这些表面的现象,理解更深层的真理。」
佛陀总结道:「无论你遇到什麽样奇妙的经验,都要保持平常心。这些经验只是修行路上的风景,不是终点。真正的成就是内心的清淨和智慧,而不是这些外在的现象。要记住,这些都只是暂时的境界,不要执着于它们。」
又以此心研究深远。忽于中夜遥见远方。市井街巷亲族眷属或闻其语。此名迫心逼极飞出故多隔见。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。若作圣解即受群邪。
佛陀继续对阿难说:「阿难,在修行的过程中,你可能还会遇到更多奇特的经验。」
佛陀描述道:「有时候,你可能会在深夜突然看到远方的街道和市场,甚至看到你的亲戚朋友,还能听到他们说话。这是因为你的心灵被逼到了极限,所以能够『飞出』看到遥远的地方。但是,这也只是暂时的现象,不是真正的成就。记住,不要认为自己成圣了,否则会招来邪魔。」
又以此心研究精极。见善知识形体变移。少选无端种种迁改。此名邪心含受魑魅。或遭天魔入其心腹。无端说法通达妙义。非为圣证不作圣心魔事销歇。若作圣解即受群邪。
接着,佛陀又说:「有时候,你可能会看到你敬重的佛陀的样子不断变化,短时间内变成不同的模样。这可能是因为有邪恶的鬼怪或天魔进入了你的心里。他们可能会让你突然能说出很深奥的道理。但是,这也不是真正的成就。如果你认为自己成圣了,就会招来更多的邪魔。」
阿难,如是十种禅那现境。皆是色阴用心交互故现斯事。众生顽迷不自忖量。逢此因缘迷不自识谓言登圣。大妄语成堕无间狱。汝等当依如来灭后。于未法中宣示斯义。无令天魔得其方便。保持复护成无上道。
佛陀的语气变得更加严肃:「阿难,我刚才说的这十种修行中可能遇到的奇特现象,都是因为你的心和物质世界互相影响而产生的。很多人因为不够聪明,遇到这些情况就以为自己成圣了。这是一个很大的谎言,会让他们堕入地狱。」
最后,佛陀叮嘱道:「阿难,在我离开这个世界之后,你们要在未来把这些道理告诉大家。不要让邪魔有机会迷惑人。要保护大家,帮助他们走上正确的修行道路。」
佛陀总结道:「修行的路上会遇到很多奇妙的经验,但我们要保持清醒,不要被这些现象迷惑。真正的修行是要超越这些表面的现象,理解更深层的真理。无论遇到什麽,都要保持平常心,不要执着于这些暂时的经验。」
阿难,彼善男子。修三摩提奢摩他中。色阴尽者见诸佛心。如明镜中显现其像。若有所得而未能用。犹如魇人手足宛然见闻不惑。心触客邪而不能动。此则。名为受阴区宇。若魇咎歇其心离身。返观其面去住自由。无復留碍名受阴尽。是人则能超越见浊。观其所由虚明妄想以为其本。
佛陀继续对阿难说:「阿难,当一个好心的修行者在修习禅定时,如果他超越了物质世界的束缚,他可能会看到诸佛的心,就像在明镜中看到影像一样清楚。但是,他虽然看到了,却还不能自如地运用这种能力。就像一个被魇住的人,虽然手脚都能动,能看能听,但是却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。这种状态,我们称之为『受阴区宇』。」
佛陀接着解释:「如果这种被魇住的状态消失了,他的心就能离开身体,自由地观察自己,来去自如,没有任何阻碍。这就是『受阴尽』的状态。这时,他就能超越见浊,理解到这一切都是源于虚幻的明亮妄想。」
阿难,彼善男子。当在此中得大光耀。其心发明内抑过分。忽于其处发无穷悲。如是乃至观见蚊虻犹如赤子。心生怜愍不觉流泪。此名功用抑摧过越。悟则无咎非为圣证。觉了不迷久自销歇。若作圣解则有悲魔入其心府。见人则悲啼泣无限。失于正受当从沦坠。
佛陀继续说:「在这个阶段,这个修行者可能会突然感到无比的悲伤,甚至看到蚊子苍蝇都会觉得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,忍不住流泪。这是因为他过分压抑自己的情感导致的。如果他能意识到这一点,就不会有问题。但如果他认为这是成圣的表现,就会有悲伤的魔鬼进入他的心里,让他见人就哭,无法控制。这样就会失去正确的修行状态,堕落下去。」
阿难,又彼定中诸善男子。见色阴销受阴明白。胜相现前感激过分。忽于其中生无限勇。其心猛利志齐诸佛。谓三僧祇一念能越。此名功用凌率过越。悟则无咎非为圣证。觉了不迷久自销歇。若作圣解则有狂魔入其心腑。见人则夸我慢无比。其心乃至上不见佛。下不见人。失于正受当从沦坠。
佛陀又说:「有些修行者在这个阶段可能会突然感到无比的勇气,觉得自己和佛一样伟大,认为可以在一念之间超越需要三大阿僧祇劫才能完成的修行。这是因为他们过于自负。如果他们能意识到这一点,就不会有问题。但如果他们认为这是成圣的表现,就会有狂妄的魔鬼进入他们的心里,让他们变得非常骄傲,目中无人,甚至不把佛放在眼里。这样也会失去正确的修行状态,堕落下去。」
佛陀总结道:「阿难,修行的路上会遇到很多奇妙的经验和强烈的情感。重要的是要保持清醒,不要被这些现象迷惑。无论遇到什麽,都要保持平常心,不要认为自己已经成圣了。只有这样,才能真正前进在正确的修行道路上。」
又彼定中诸善男子。见色阴销受阴明白。前无新证归失故居。智力衰微入中堕地逈无所见。心中忽然生大枯渴。于一切时沉忆不散。将此以为勤精进相。此名修心无慧自失。悟则无咎非为圣证。若作圣解则有忆魔入其心腑。旦夕撮心悬在一处。失于正受当从沦坠。
佛陀继续对阿难说:「阿难,在修行的过程中,还有一些其他的情况可能会发生。」
佛陀描述道:「有些修行者在超越了物质世界的束缚后,可能会感到迷失。他们既没有新的进展,又失去了原来的状态。这时,他们可能会突然感到非常渴望,总是沉浸在回忆中。他们可能会误以为这是精进修行的表现。但如果他们认为这是成圣的表现,就会有『忆魔』进入他们的心里,让他们日夜都专注于一件事,无法自拔。这样就会失去正确的修行状态。」
又彼定中诸善男子。见色阴销受阴明白。慧力过定失于猛利。以诸胜性怀于心中。自心已疑是卢舍那。得少为足。此名用心亡失恒审溺于知见。悟则无咎非为圣证。若作圣解则有下劣。易知足魔入其心腑。见人自言我得无上第一义谛。失于正受当从沦坠。
接着,佛陀又说:「有些修行者可能会因为智慧超过了定力,变得太过自负。他们可能会认为自己已经成为卢舍那佛,得到一点成就就满足了。如果他们认为这是成圣的表现,就会有『易知足魔』进入他们的心里,让他们自以为已经得到了最高的真理。这样也会失去正确的修行状态。」
又彼定中诸善男子。见色阴销受阴明白。新证未获故心已亡。历览二际自生艰险。于心忽然生无尽忧。如坐铁床如饮毒药。心不欲活常求于人。令害其命早取解脱。此名修行失于方便。悟则无咎非为圣证。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常忧愁魔入其心腑。手执刀剑自割其肉。欣其捨寿或常忧愁。走入山林不耐见人。失于正受当从沦坠。
佛陀继续说:「还有一些修行者可能会突然感到无尽的忧愁,觉得生活如同坐在铁床上或喝毒药一样痛苦。他们可能会不想活下去,甚至希望有人能结束他们的生命。如果他们认为这是成圣的表现,就会有『常忧愁魔』进入他们的心里,让他们自残或逃避人群。这样同样会失去正确的修行状态。」
又彼定中诸善男子。见色阴销受阴明白。处清淨中心安隐后。忽然自有无限喜生。心中欢悦不能自止。此名轻安无慧自禁。悟则无咎非为圣证。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好喜乐魔入其心腑。见人则笑于衢路傍自歌自舞。自谓已得无碍解脱。失于正受当从沦坠。
佛陀继续对阿难说:「阿难,在修行的过程中,还有一些其他的情况可能会发生。」
佛陀描述道:「有些修行者在达到一个清淨安稳的状态后,可能会突然感到无限的喜悦,控制不住自己的欢乐。这种状态如果被误认为是成圣的表现,就会有『好喜乐魔』进入他们的心里,让他们在街上自唱自跳,以为自己已经得到解脱。这样就会失去正确的修行状态。」
又彼定中诸善男子。见色阴销受阴明白。自谓已足。忽有无端大我慢起。如是乃至慢与过慢。及慢过慢或增上慢。或卑劣慢一时俱发。心中尚轻十方如来。何况下位声闻缘觉。此名见胜无慧自救。悟则无咎非为圣证。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大我慢魔入其心腑。不礼塔庙摧毁经像。谓檀越言。此是金铜或是土木。经是树叶或是叠花。肉身真常不自恭敬。却崇土木实为颠倒。其深信者从其毁碎埋弃地中。疑误众生入无间狱。失于正受当从沦坠。
有一群修行者在修行中取得了一些进展。他们觉得自己的心灵变得更加清明,对世界的感受也更加敏锐。这些成就让他们感到非常自豪。
然而,骄傲的情绪开始在他们心中滋长。有些人开始认为自己比其他人更优秀,有些则觉得自己已经超越了所有人。这种骄傲变得越来越强烈,直到他们开始看不起周围的所有人,甚至连最受尊敬的佛陀也不放在眼里。
佛陀看到这种情况,告诫他们说:「这种骄傲是危险的。如果你们能意识到这一点并改正,那还不算太晚。但如果你们继续沉溺其中,认为自己已经成为圣人,那麽你们的心灵就会被邪恶所佔据。」
不幸的是,有些人并没有听从佛陀的劝告。他们的骄傲变得如此极端,以至于开始不尊重佛教的圣物。他们对信徒说:「那些佛像只是金属或木头做的,经书不过是树叶或布料。为什麽要崇拜这些东西呢?我们自己才是真正值得尊敬的。」
一些信徒被他们的话误导,开始破坏佛像和经书,甚至将它们埋在地下。这种行为不仅伤害了他们自己,也误导了其他人,让许多人走上了错误的道路。
佛陀叹息道:「这些人因为骄傲而迷失了正确的修行之路。如果他们继续这样下去,终将遭受巨大的痛苦和惩罚。」
又彼定中诸善男子。见色阴销受阴明白。于精明中圆悟精理得大随顺。其心忽生无量轻安。己言成圣得大自在。此名因慧获诸轻清。悟则无咎非为圣证。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好清轻魔入其心腑。自谓满足更不求进。此等多作无闻比丘。疑谤后生堕阿鼻狱。失于正受当从沦坠。
有一群修行者努力不懈地追求心灵的提升。经过长时间的修行,他们终于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。他们感觉自己的心灵变得更加清明,对世界的理解也更加深刻。
这种新的体验让他们感到无比轻松和愉悦。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喜悦,彷彿一切烦恼都烟消云散。有一位修行者兴奋地对其他人说:「我终于明白了!我感觉自己已经成为圣人了!我现在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任何事情!」
然而,佛陀听到这番话后,摇了摇头,温和地说:「这种轻松愉悦的感觉确实是修行的一种进步,但它并不意味着你已经成为圣人。如果你把这种状态误认为最终的目标,那麽你可能会陷入一种危险的自满中。」
不幸的是,有些修行者没有听从佛陀的忠告。他们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最高境界,不需要再继续努力。他们开始自满,停止了进一步的学习和修行。
这些人中,有些甚至变得傲慢,看不起其他正在努力修行的人。他们说:「我们已经完全开悟了,不需要再学习任何东西。那些还在苦苦修行的人根本不懂真正的智慧。」
佛陀叹息道:「这些人因为一时的进步而自满,停止了前进。他们不仅阻碍了自己的进步,还可能误导他人。如果他们继续这样下去,终将失去所有的成果,甚至可能遭受严重的后果。」
又彼定中诸善男子。见色阴销受阴明白。于明悟中得虚明性。其中忽然归向永灭。拨无因果一向入空。空心现前。乃至心生长断灭解。悟则无咎非为圣证。若作圣解则有空魔入其心腑。乃谤持戒名为小乘。菩萨悟空有何持犯。其人常于信心檀越。饮酒噉肉广行婬秽。因魔力故摄其前人不生疑谤。鬼心久入或食屎尿。与酒肉等一种俱空。破佛律仪误入人罪。失于正受当从沦坠。
在禅定中,那些善良的修行者们看到色阴消失,受阴变得清晰。他们在明悟中感受到一种虚幻而明亮的本性。突然间,他们可能会倾向于永恆的虚无,否定因果,一心只想进入空无。当空虚的心态出现时,他们甚至可能产生长期的断灭之见。如果他们能意识到这只是修行过程中的一种现象,就不会有问题。
这并不是证得圣果的表现。但如果误以为这是证得圣果,就会有「空魔」进入他们的内心。他们可能会开始诋毁持戒,说那只是小乘的做法。
他们会说:「菩萨已经悟到空性,还有什麽好持戒违戒的?」这些人常常在虔诚的信徒面前饮酒吃肉,肆意行淫。
由于魔力的缘故,他们能够迷惑他人,使人不生疑惑或譭谤。魔心长久侵入后,他们可能会吃粪便喝尿液,认为这和酒肉一样都是空无的。他们破坏佛陀制定的戒律,误导他人犯罪。这样就会失去正确的修行状态,可能会堕落。
又彼定中诸善男子。见色阴销受阴明白。味其虚明深入心骨。其心忽有无限爱生。爱极发狂便为贪欲。此名定境安顺入心。无慧自持误入诸欲。悟则无咎非为圣证。若作圣解则有欲魔入其心腑。一向说欲为菩提道。化诸白衣平等行欲。其行婬者名持法子。神鬼力故于末世中。摄其凡愚其数至百。如是乃至一百二百。或五六百多满千万。魔心生厌离其身体。威德既无陷于王难。疑误众生入无间狱。失于正受当从沦坠。
接着,那些善良的修行者在禅定中看到色阴消失,受阴变得清晰。他们沉浸在那种虚幻而明亮的感觉中,深入骨髓。突然间,他们的心中可能会生出无限的爱。这种爱到了极点就会变成疯狂,成为贪欲。这种情况叫做「定境安顺入心」。如果没有智慧来控制自己,就会误入各种欲望中。
如果他们能意识到这只是修行过程中的一种现象,就不会有问题。这并不是证得圣果的表现。但如果误以为这是证得圣果,就会有「欲魔」进入他们的内心。他们会一味地宣称欲望就是菩提道,教导在家居士平等地行淫。
他们称那些行淫的人为「持法子」。由于神通鬼力的缘故,在末法时期,他们能够吸引很多愚昧的人,数量可能达到一百、两百,甚至五六百、上千上万。
当魔心厌倦了,离开他们的身体,他们失去了威德,就会陷入牢狱之灾。他们误导众生,使其堕入无间地狱,自己也失去正确的修行状态,可能会堕落。
阿难,如是十种禅那现境。皆是受阴用心交互故现斯事。众生顽迷不自忖量。逢此因缘迷不自识。谓言登圣。大妄语成堕无间狱。汝等亦当将如来语。于我灭后传示末法。遍令众生开悟斯义。无令天魔得其方便。保持复护成无上道。
阿难啊,这十种禅定中出现的境界,都是因为受阴和心识相互作用而产生的。愚昧的众生不懂得自我反省,遇到这些情况时不能识破,反而自以为证得圣果。这就犯下了大妄语的重罪,会堕入无间地狱。
你们要记住佛陀的教导,在我槃涅之后,要在末法时期广泛传播这些道理。让所有众生都能理解这些真义,不要让邪魔有机可乘。要保护和维护这无上的修行之道。
阿难,彼善男子。修三摩提受阴尽者。虽未漏尽心离其形。如鸟出笼已能成就。从是凡身上历菩萨六十圣位。得意生身随往无碍。譬如有人熟寐寱言。是人虽则无别所知。其言已成音韵伦次。令不寐者咸悟其语。此则名为想阴区宇。若动念尽浮想销除。于觉明心如去尘垢。一伦死生首尾圆照名想阴尽。是人则能超烦恼浊。观其所由融通妄想以为其本。
阿难啊,那位善良的修行者,如果修行到受阴消除的阶段,虽然还没有完全断除烦恼,但他的心已经能够离开身体了。就像鸟儿飞出笼子一样自在。从这个凡人的身体开始,他可以经历菩萨修行的六十个圣位。他能够获得意生身,随意往来无有阻碍。
这就像一个人在熟睡中说梦话。虽然他本人并不知道自己在说什麽,但他的话语已经有了音调和条理,让清醒的人能够听懂。这种状态就叫做「想阴区宇」。
如果能够停止所有的念头,消除浮动的妄想,觉悟的心就会像擦去灰尘一样清淨。能够圆满地观照生死的开始和结束,这就叫做「想阴尽」。这个人就能超越烦恼浊,观察到烦恼的根源是融通的妄想。
阿难,彼善男子,受阴虚妙不遭邪虑。圆定发明三摩地中,心爱圆明锐其精思贪求善巧。尔时天魔候得其便,飞精附人口说经法。其人不觉是其魔着,自言谓得无上涅槃。来彼求巧善男子处敷座说法,其形斯须或作比丘,令彼人见或为帝释,或为妇女或比丘尼,或寝暗室身有光明。是人愚迷惑为菩萨,信其教化摇荡其心,破佛律仪潜行贪欲。口中好言灾祥变异,或言如来某处出世,或言劫火或说刀兵,恐怖于人令其家资无故耗散。此名怪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,厌足心生去彼人体,弟子与师俱陷王难。汝当先觉不入轮迴,迷惑不知堕无间狱。
接着,阿难啊,那位善良的修行者,当他的受阴变得虚幻微妙,没有遇到邪恶的想法。在圆满的禅定中,他的三摩地(定力)开始显现。
他的心喜爱这种圆满明亮的状态,锐意追求,渴望获得更高深的智慧。就在这时,天魔找到了机会。魔鬼附在某人身上,通过那人的口说法。那个修行者没有察觉到这是魔鬼作祟,反而自以为得到了无上涅槃。
魔鬼来到那个渴求智慧的修行者那里,铺设座位说法。他能够瞬间变化形象,有时变成比丘,有时变成帝释天,有时变成妇女或比丘尼,有时在黑暗的房间里全身发光。
那个愚昧的修行者误以为这是菩萨,相信他的教化,心志动摇。他开始破坏佛陀的戒律,暗中行淫。那个被魔附身的人喜欢谈论灾祸和祥瑞的变化,或者说某处有佛陀出世,或者预言将有劫火或战争,恐吓他人,让人家财莫名耗散。这种情况叫做「怪鬼年老成魔」,他们会扰乱修行者。
当魔鬼厌倦了,离开那人的身体,弟子和佛陀都会陷入牢狱之灾。
阿难啊,你应该提前警觉,不要堕入轮迴。如果迷惑不知,就会堕入无间地狱。
阿难,又善男子,受阴虚妙不遭邪虑。圆定发明三摩地中,心爱游荡飞其精思贪求经历。尔时天魔候得其便,飞精附人口说经法。其人亦不觉知魔着,亦言自得无上涅槃。来彼求游善男子处,敷座说法自形无变。其听法者忽自见身坐宝莲华,全体化成紫金光聚,一众听人各各如是得未曾有。是人愚迷惑为菩萨,婬逸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。口中好言诸佛应世,某处某人当是某佛化身来此,某人即是某菩萨等来化人间。其人见故心生倾渴,邪见密兴种智销灭。此名[魅-未+夭]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,厌足心生去彼人体,弟子与师俱陷王难。汝当先觉不入轮迴,迷惑不知堕无间狱。
阿难啊,那位善良的修行者,当他的受阴变得虚幻微妙,没有遇到邪恶的想法。在圆满的禅定中,他的三摩地(定力)开始显现。这时,他的心喜爱游荡,精神飞扬,渴望经历各种事物。
就在这时,天魔找到了机会。魔鬼附在某人身上,通过那人的口说法。那个被附身的人也没有察觉到自己被魔附身,同样自称得到了无上涅槃。
魔鬼来到那个渴望游历的修行者那里,铺设座位说法。这次,魔鬼自己的形象没有变化。但是,听法的人突然看见自己坐在宝莲花上,全身化作紫金色的光芒。
在场的每个听众都有这种前所未有的体验。那个愚昧的修行者误以为这是菩萨,心中产生了贪婪和放纵的想法。他开始破坏佛陀的戒律,暗中行淫。
那个被魔附身的人喜欢说:「很多佛都应世了。某个地方的某个人就是某位佛的化身来到这里。某个人就是某位菩萨来到人间教化众生。」
听到这些话的人心生嚮往,邪见暗中兴起,正确的智慧却消失了。这种情况叫做「魅鬼年老成魔」,他们会扰乱修行者。
当魔鬼厌倦了,离开那人的身体,弟子和佛陀都会陷入牢狱之灾。
阿难啊,你应该提前警觉,不要堕入轮迴。如果迷惑不知,就会堕入无间地狱。
又善男子,受阴虚妙不遭邪虑。圆定发明三摩地中,心爱绵[淴-心+目]澄其精思贪求契合。尔时天魔候得其便,飞精附人口说经法。其人实不觉知魔着,亦言自得无上涅槃。来彼求合善男子处敷座说法,其形及彼听法之人,外无迁变。令其听者未闻法前心自开悟,念念移易或得宿命,或有他心,或见地狱,或知人间好恶诸事,或口说偈或自诵经,各各欢喜得未曾有。是人愚迷惑为菩萨,绵爱其心,破佛律仪潜行贪欲。口中好言佛有大小,某佛先佛某佛后佛,其中亦有真佛假佛,男佛女佛,菩萨亦然。其人见故洗涤本心易入邪悟。此名魅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,厌足心生去彼人体,弟子与师俱陷王难。汝当先觉不入轮迴,迷惑不知堕无间狱。
阿难啊,那位善良的修行者,当他的受阴变得虚幻微妙,没有遇到邪恶的想法。在圆满的禅定中,他的三摩地(定力)开始显现。这时,他的心喜爱柔和宁静的状态,专注地思考,渴望与真理契合。
就在这时,天魔找到了机会。魔鬼附在某人身上,通过那人的口说法。那个被附身的人也没有察觉到自己被魔附身,同样自称得到了无上涅槃。魔鬼来到那个渴望契合真理的修行者那里,铺设座位说法。这次,魔鬼自己的形象和听法的人外表都没有变化。
但是,让听法的人在听法之前就心开悟了。他们的想法不断变化,有的人突然记起了前世的事,有的人能够读懂他人的心思,有的人能够看见地狱,有的人知道人间的各种好事坏事,有的人能够自然地说出偈语,有的人能够自己背诵经文。每个人都感到非常欢喜,觉得这是前所未有的体验。
那个愚昧的修行者误以为这是菩萨,心中充满柔和的爱恋。他开始破坏佛陀的戒律,暗中行淫。
那个被魔附身的人喜欢说:「佛有大小之分。某个佛是先佛,某个佛是后佛。其中有真佛,也有假佛。有男佛,也有女佛。菩萨也是如此。」
听到这些话的人,原本的正信被洗去,很容易就陷入了邪见。这种情况叫做「魅鬼年老成魔」,他们会扰乱修行者。
当魔鬼厌倦了,离开那人的身体,弟子和佛陀都会陷入牢狱之灾。
阿难啊,你应该提前警觉,不要堕入轮迴。如果迷惑不知,就会堕入无间地狱。
又善男子,受阴虚妙不遭邪虑。圆定发明三摩地中,心爱根本穷览物化性之终始,精爽其心贪求辩析。尔时天魔候得其便,飞精附人口说经法。其人先不觉知魔着,亦言自得无上涅槃。来彼求元善男子处敷座说法,身有威神摧伏求者,令其座下虽未闻法自然心伏。是诸人等将佛涅槃菩提法身,即是现前我肉身上,父父子子递代相生,即是法身常住不绝。都指现在即为佛国,无别淨居及金色相。其人信受忘失先心,身命归依得未曾有。是等愚迷惑为菩萨,推究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。口中好言眼耳鼻舌皆为淨土,男女二根即是菩提涅槃真处。彼无知者信是秽言。此名蛊毒魇胜恶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,厌足心生去彼人体,弟子与师俱陷王难。汝当先觉不入轮迴,迷惑不知堕无间狱。
阿难啊,那位善良的修行者,当他的受阴变得虚幻微妙,没有遇到邪恶的想法。在圆满的禅定中,他的三摩地(定力)开始显现。这时,他的心喜爱探索根本,想要彻底了解万物变化的本质和过程,他的精神变得敏锐,渴望能够辩析一切。
就在这时,天魔找到了机会。魔鬼附在某人身上,通过那人的口说法。那个被附身的人一开始没有察觉到自己被魔附身,同样自称得到了无上涅槃。魔鬼来到那个渴望探索根本的修行者那里,铺设座位说法。这次,魔鬼身上散发出一种威严的气息,能够压制那些求法的人。让那些坐在下面的人即使还没听到法,心里就已经臣服了。
那个被魔附身的人会这样说:「佛的涅槃、菩提、法身,就是现在我这个肉身。父亲生子,子再生孙,一代接一代,这就是法身常住不灭的意思。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就是佛国,没有什麽特别的淨土,也没有金色的相好。」
那些人信以为真,忘记了自己原本的修行初心,把身命都交给了魔鬼,觉得这是前所未有的体验。这些愚昧的人误以为这是菩萨,深入地推究这种邪说。他们开始破坏佛陀的戒律,暗中行淫。
那个被魔附身的人喜欢说:「眼耳鼻舌都是淨土,男女的生殖器就是菩提涅槃的真实之处。」
那些无知的人相信了这些汙秽的话。这种情况叫做「蛊毒魇胜恶鬼年老成魔」,他们会扰乱修行者。
当魔鬼厌倦了,离开那人的身体,弟子和佛陀都会陷入牢狱之灾。
阿难啊,你应该提前警觉,不要堕入轮迴。如果迷惑不知,就会堕入无间地狱。
又善男子,受阴虚妙不遭邪虑。圆定发明三摩地中,心爱悬应周流精研贪求冥感。尔时天魔候得其便,飞精附人口说经法。其人元不觉知魔着,亦言自得无上涅槃。来彼求应善男子处敷座说法,能令听众暂见其身如百千岁,心生爱染不能捨离,身为奴僕四事供养不觉疲劳。各各令其座下人心,知是先师本善知识别生法爱,粘如胶漆得未曾有。是人愚迷惑为菩萨,亲近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。口中好言我于前世,于某生中先度某人,当时是我妻妾兄弟,今来相度与汝相随,归某世界供养某佛。或言别有大光明天佛于中住,一切如来所休居地。彼无知者信是虚诳遗失本心。此名厉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,厌足心生去彼人体,弟子与师俱陷王难。汝当先觉不入轮迴,迷惑不知堕无间狱。
阿难啊,那位善良的修行者,当他的受阴变得虚幻微妙,没有遇到邪恶的想法。在圆满的禅定中,他的三摩地(定力)开始显现。这时,他的心喜爱神通感应,想要深入研究,渴望能够与冥冥中的力量产生感应。
就在这时,天魔找到了机会。魔鬼附在某人身上,通过那人的口说法。那个被附身的人从一开始就没有察觉到自己被魔附身,同样自称得到了无上涅槃。魔鬼来到那个渴望神通感应的修行者那里,铺设座位说法。这次,魔鬼能够让听众暂时看到自己的身体像是活了几百上千岁那麽久。听众们对他产生了爱恋之情,无法离开,甘愿成为他的奴僕,供养他衣食住行,毫不觉得疲劳。
魔鬼还能让每个听众都觉得:「这是我前世的佛陀,是我的善知识。」于是对他生出特别的法爱,黏着得像胶水一样,觉得这是前所未有的体验。
那些愚昧的人误以为这是菩萨,亲近地追随他。他们开始破坏佛陀的戒律,暗中行淫。
那个被魔附身的人喜欢说:「我在前世,在某一世中曾经度化过某人。那时候,那个人是我的妻子、小妾或兄弟。现在我来度化你,你跟着我一起去某个世界供养某位佛吧。」
或者他会说:「还有一个叫大光明天的地方,那里有佛住在那儿。那是所有如来佛休息的地方。」那些无知的人相信了这些虚假的话,失去了原本的修行初心。这种情况叫做「厉鬼年老成魔」,他们会扰乱修行者。
当魔鬼厌倦了,离开那人的身体,弟子和佛陀都会陷入牢狱之灾。
阿难啊,你应该提前警觉,不要堕入轮迴。如果迷惑不知,就会堕入无间地狱。
又善男子,受阴虚妙不遭邪虑。圆定发明三摩地中,心爱深入克己辛勤,乐处阴寂贪求静谧。尔时天魔候得其便,飞精附人口说经法。其人本不觉知魔着,亦言自得无上涅槃。来彼求阴善男子处敷座说法,令其听人各知本业。或于其处语一人言:「汝今未死已作畜生。」勅使一人于后踏尾,顿令其人起不能得。于是一众倾心钦伏,有人起心已知其肇。佛律仪外重加精苦,诽谤比丘骂詈徒众,讦露人事不避讥嫌。口中好言未然祸福,及至其时毫发无失。此大力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,厌足心生去彼人体,弟子与师多陷王难。汝当先觉不入轮迴,迷惑不知堕无间狱。
阿难啊,那位善良的修行者,当他的受阴变得虚幻微妙,没有遇到邪恶的想法。在圆满的禅定中,他的三摩地(定力)开始显现。这时,他的心喜爱深入克制自己,勤奋修行,喜欢处在寂静的环境中,渴望获得宁静。
就在这时,天魔找到了机会。魔鬼附在某人身上,通过那人的口说法。那个被附身的人从一开始就没有察觉到自己被魔附身,同样自称得到了无上涅槃。魔鬼来到那个渴望宁静的修行者那里,铺设座位说法。这次,魔鬼能够让每个听众都知道自己前世的职业。
他可能会对其中一个人说:「你现在虽然还没死,但已经变成畜生了。」然后他命令另一个人踩那人的尾巴,那个被说成畜生的人突然就站不起来了。看到这种情况,所有人都对魔鬼心服口服。有些人心里想什麽,魔鬼一下子就知道了。那些追随魔鬼的人,除了遵守佛陀的戒律外,还会额外增加很多苦行。他们会诽谤其他比丘,辱骂同修,到处揭露别人的隐私,不怕别人的批评。
那个被魔附身的人喜欢预言未来的祸福,每次预言都分毫不差。这种情况叫做「大力鬼年老成魔」,他们会扰乱修行者。
当魔鬼厌倦了,离开那人的身体,弟子和佛陀大多会陷入牢狱之灾。
阿难啊,你应该提前警觉,不要堕入轮迴。如果迷惑不知,就会堕入无间地狱。
又善男子,受阴虚妙不遭邪虑。圆定发明三摩地中,心爱知见勤苦研寻贪求宿命。尔时天魔候得其便,飞精附人口说经法。其人殊不觉知魔着,亦言自得无上涅槃。来彼求知善男子处敷座说法,是人无端于说法处得大宝珠。其魔或时化为畜生,口衔其珠及杂珍宝,简策符牍诸奇异物,先授彼人后着其体。或诱听人藏于地下,有明月珠照耀其处,是诸听者得未曾有。多食药草不飡嘉膳,或时日飡一麻一麦,其形肥充魔力持故。诽谤比丘骂詈徒众不避讥嫌,口中好言他方宝藏,十方圣贤潜匿之处,随其后者往往见有奇异之人。此名山林土地城隍川嶽鬼神年老成魔,或有宣婬破佛戒律,与承事者潜行五欲,或有精进纯食草木,无定行事恼乱彼人。厌足心生去彼人体,弟子与师多陷王难。汝当先觉不入轮迴,迷惑不知堕无间狱。
阿难啊,那位善良的修行者,当他的受阴变得虚幻微妙,没有遇到邪恶的想法。在圆满的禅定中,他的三摩地(定力)开始显现。这时,他的心喜爱获得知识,勤奋苦读,渴望了解前世的事情。
就在这时,天魔找到了机会。魔鬼附在某人身上,通过那人的口说法。那个被附身的人完全没有察觉到自己被魔附身,同样自称得到了无上涅槃。魔鬼来到那个渴望知识的修行者那里,铺设座位说法。
这次,那个人会在说法的地方无缘无故地得到一颗大宝珠。有时候,魔鬼会变成动物的样子,口中衔着宝珠和其他珍宝,还有一些竹简、符咒等奇怪的东西。魔鬼先把这些东西给那个人,然后附在他身上。或者,魔鬼会诱导听众把东西藏在地下,然后用一颗明月珠照亮那个地方。听众们都觉得这是前所未有的奇妙体验。
那些追随魔鬼的人会吃很多药草,不吃正常的食物。有时候一天只吃一粒麻子或一粒麦子,但因为有魔力支撑,他们的身体反而变得肥胖健康。他们会诽谤其他比丘,辱骂同修,不怕别人的批评。
那个被魔附身的人喜欢说:「在某某地方有宝藏,十方的圣贤都藏在那里。」跟随他的人常常会看到一些奇怪的人。这种情况叫做「山林土地城隍川嶽鬼神年老成魔」。有些魔鬼会鼓励人们行淫,破坏佛陀的戒律,暗中与信徒行淫。有些魔鬼会鼓励人们精进修行,只吃草木,但行为没有规矩,扰乱修行者。
当魔鬼厌倦了,离开那人的身体,弟子和佛陀大多会陷入牢狱之灾。
阿难啊,你应该提前警觉,不要堕入轮迴。如果迷惑不知,就会堕入无间地狱。
又善男子,受阴虚妙不遭邪虑。圆定发明三摩地中,心爱神通种种变化,研究化元贪取神力。尔时天魔候得其便,飞精附人口说经法。其人诚不觉知魔着,亦言自得无上涅槃。来彼求通善男子处敷座说法,是人或復手执火光手撮其光,分于所听四众头上,是诸听人顶上火光皆长数尺,亦无热性曾不焚烧。或上水行如履平地,或于空中安坐不动,或入瓶内或处囊中,越牖透垣曾无障碍,唯于刀兵不得自在。自言是佛身着白衣,受比丘礼诽谤禅律,骂詈徒众讦露人事不避讥嫌。口中常说神通自在,或復令人傍见佛土,鬼力惑人非有真实。赞歎行婬不毁麁行,将诸猥媟以为传法。此名天地大力山精、海精风精河精土精、一切草树积劫精魅,或復龙魅或寿终仙再活为魅,或仙期终计年应死,其形不化他怪所附,年老成魔恼乱是人。厌足心生去彼人体,弟子与师多陷王难。汝当先觉不入轮迴,迷惑不知堕无间狱。
阿难啊,那位善良的修行者,当他的受阴变得虚幻微妙,没有遇到邪恶的想法。在圆满的禅定中,他的三摩地(定力)开始显现。这时,他的心喜爱神通,想要变化各种形态,研究变化的根源,渴望获得神奇的力量。
就在这时,天魔找到了机会。魔鬼附在某人身上,通过那人的口说法。那个被附身的人真的没有察觉到自己被魔附身,同样自称得到了无上涅槃。魔鬼来到那个渴望神通的修行者那里,铺设座位说法。这次,那个人可能会手里拿着火光,然后把火光分给在场听法的人,放在他们的头顶上。这些火光可能会长到几尺高,但不会发热,也不会烧伤人。
那个人还可能会:
- 在水面上行走,就像走在平地上一样
- 在空中安稳地坐着,一动不动
- 鑽进瓶子里或袋子里
- 穿过窗户和牆壁,没有任何阻碍
- 但是对刀剑没有办法
他会自称是佛,但穿着白衣,接受比丘的礼拜。他会诽谤禅修和戒律,辱骂同修,到处揭露别人的隐私,不怕别人的批评。他常常说自己有神通,随心所欲。有时候还会让人看到佛国淨土,但这些都是鬼魅的力量迷惑人,并不是真的。他会赞美行淫,不批评粗鄙的行为,还把一些下流的话当作佛法来传授。
这种情况可能是以下几种精怪所为:
- 天地间有大力量的山精、海精、风精、河精、土精
- 所有草木经过长久岁月积累而成的精怪
- 龙的精怪
- 仙人死后重新復活变成的精怪
- 仙人寿命将尽,应该死了,但形体不坏,被其他怪物附身
这些精怪年老成魔,扰乱修行者。
当魔鬼厌倦了,离开那人的身体,弟子和佛陀大多会陷入牢狱之灾。
阿难啊,你应该提前警觉,不要堕入轮迴。如果迷惑不知,就会堕入无间地狱。
又善男子,受阴虚妙不遭邪虑。圆定发明三摩地中,心爱入灭妍究化性贪求深空。尔时天魔候得其便,飞精附人口说经法。其人终不觉知魔着,亦言自得无上涅槃。来彼求空善男子处敷座说法,于大众内其形忽空,众无所见还从虚空,突然而出存没自在。或现其身洞如瑠璃,或垂手足作旃檀气,或大小便如厚石蜜。诽毁戒律轻贱出家,口中常说无因无果,一死永灭无復后身,及诸凡圣虽得空寂,潜行贪欲受其欲者,亦得空心拨无因果。此名日月薄蚀精气,金玉芝草麟凤龟鹤,经千万年不死为灵出生国土,年老成魔恼乱是人。厌足心生去彼人体,弟子与师多陷王难。汝当先觉不入轮迴,迷惑不知堕无间狱。
阿难啊,那位善良的修行者,当他的受阴变得虚幻微妙,没有遇到邪恶的想法。在圆满的禅定中,他的三摩地(定力)开始显现。这时,他的心喜爱进入寂灭,仔细研究万物变化的本质,渴望达到深深的空境界。
就在这时,天魔找到了机会。魔鬼附在某人身上,通过那人的口说法。那个被附身的人到最后都没有察觉到自己被魔附身,同样自称得到了无上涅槃。魔鬼来到那个追求空境界的修行者那里,铺设座位说法。这次,那个人可能会在大众面前突然消失,没人能看见他,然后又突然从虚空中出现,能够自由自在地忽隐忽现。
他还可能会:
- 让自己的身体变得像水晶一样透明
- 手脚散发出檀香的味道
- 大小便像浓稠的蜂蜜一样
他会诽谤戒律,轻视出家人。他常常说:「没有因果,人死了就什麽都没有了,不会再有来世。所有的凡夫和圣人,即使达到了空寂的境界,暗地里还是会贪求欲望。那些接受他教导的人,也能获得空的心境,不相信因果。」
这种情况可能是以下几种精怪所为:
- 日月蚀时的精气
- 金玉、灵芝、草药
- 麒麟、凤凰、龟、仙鹤等神兽
这些东西经过千万年不死,变成了有灵性的东西,来到人间。它们年老成魔,扰乱修行者。
当魔鬼厌倦了,离开那人的身体,弟子和佛陀大多会陷入牢狱之灾。
阿难啊,你应该提前警觉,不要堕入轮迴。如果迷惑不知,就会堕入无间地狱。
又善男子,受阴虚妙不遭邪虑。圆定发明三摩地中,心爱长寿辛苦研几,贪求永岁弃分段生,顿希变易细相常住。尔时天魔候得其便,飞精附人口说经法。其人竟不觉知魔着,亦言自得无上涅槃。来彼求生善男子处敷座说法,好言他方往还无滞,或经万里瞬息再来,皆于彼方取得其物。或于一处在一宅中,数步之间令其从东诣至西壁,是人急行累年不到。因此心信疑佛现前,口中常说十方众生皆是吾子,我生诸佛,我出世界我是元佛,出生自然不因修得。此名住世自在天魔使其眷属,如遮文茶及四天王毘舍童子,未发心者利其虚明,食彼精气或不因师。其修行人亲自观见,称执金刚与汝长命,现美女身盛行贪欲。未逾年岁肝脑枯竭,口兼独言听若[魅-未+夭]魅,前人未详多陷王难。未及遇刑先已乾死,恼乱彼人以至殂殒。汝当先觉不入轮迴,迷惑不知堕无间狱。
阿难啊,那位善良的修行者,当他的受阴变得虚幻微妙,没有遇到邪恶的想法。在圆满的禅定中,他的三摩地(定力)开始显现。这时,他的心喜爱长生不老,辛苦鑽研,渴望永远活着。他不想再经历一次又一次的生死,而是希望一下子就能变成永恆存在的细微形态。
就在这时,天魔找到了机会。魔鬼附在某人身上,通过那人的口说法。那个被附身的人到最后都没有察觉到自己被魔附身,同样自称得到了无上涅槃。魔鬼来到那个追求长生的修行者那里,铺设座位说法。
这次,那个人喜欢说:「我可以自由自在地往返于各个地方。我能在一瞬间走过万里路程,还能带回那些地方的东西。」或者他会在一个房子里,让人只走几步就从东边到了西边,但如果那人真的快步走,却要走好几年才能到达。因为这些奇异的现象,人们开始相信他,甚至怀疑眼前的佛是不是真的。
他常常说:「十方的众生都是我的孩子。我生出了诸佛,我创造了世界。我是最初的佛,我是自然而然出现的,不是通过修行得来的。」这种情况是住世自在天的魔王派来的手下所为。这些手下可能是遮文茶、四大天王、毘舍童子等。那些还没有发心修行的人被他们虚幻的神通迷惑了,被吸取了精气,有些甚至不需要佛陀就能修行。那些修行人亲眼看到这些魔鬼自称是金刚护法,说要给他们长生不老。魔鬼还会变成美女的样子,诱惑他们行淫。
但是,不到一年,那些人的肝脏和脑子就会枯竭。他们会自言自语,听起来像是被魅惑了。旁人还没弄清楚是怎麽回事,他们就已经陷入牢狱之灾。甚至还没来得及受刑,就已经乾枯而死。这些魔鬼扰乱修行者,最后导致他们死亡。
阿难啊,你应该提前警觉,不要堕入轮迴。如果迷惑不知,就会堕入无间地狱。
阿难当知是十种魔于末世时,在我法中出家修道,或附人体或自现形。皆言已成正遍知觉,赞歎婬欲破佛律仪。先恶魔师与魔弟子婬婬相传,如是邪精魅其心腑。近则九生多踰百世,令真修行总为魔眷,命终之后毕为魔民,失正遍知堕无间狱。汝今未须先取寂灭,纵得无学留愿入彼末法之中起大慈悲,救度正心深信众生,令不着魔得正知见。我今度汝已出生死,汝遵佛语名报佛恩。
阿难啊,你要知道,在末法时期,这十种魔会在我的佛法中出家修行。他们有时会附在人的身上,有时会自己现出形象。他们都会说自己已经成佛了,还会赞美淫欲,破坏佛陀制定的戒律。
那些邪恶的魔鬼佛陀会和他们的魔鬼弟子一代一代地传播淫欲。这些邪恶的精怪会迷惑人心。短则九世,多则超过百世,他们会让真正的修行者都变成魔鬼的眷属。等到这些人死后,就会完全成为魔鬼的眷属,失去了正确的智慧,堕入无间地狱。
阿难,你现在还不需要急着追求涅槃。即使你成为阿罗汉,也要发愿留在末法时期,发起大慈悲心,去救度那些正直而且深信佛法的众生。要让他们不被魔鬼迷惑,获得正确的知见。我现在度化你,让你已经脱离了生死轮迴。你如果遵循佛陀的教导,就是在报答佛恩。
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现境,皆是想阴用心交互故现斯事。众生顽迷不自忖量,逢此因缘迷不自识谓言登圣,大妄语成堕无间狱。汝等必须将如来语,于我灭后传示末法,遍令众生开悟斯义,无令天魔得其方便,保持复护成无上道。
阿难啊,我刚才说的这十种禅定中出现的境界,都是因为想阴和心识相互作用而产生的。可是,愚昧的众生不懂得自我反省。当他们遇到这些情况时,不能认清自己,反而自以为证得了圣果。这样就犯下了大妄语的重罪,会堕入无间地狱。
你们一定要记住佛陀的教导。在我涅槃之后,要在末法时期广泛传播这些道理。要让所有众生都能理解这些真义,不要让邪魔有机可乘。要保护和维护这无上的修行之道。
阿难,这些话很重要,你要记住:「这十种禅定的境界看起来很神奇,但其实都是我们的想像和心识互相影响造成的。有些人太单纯了,不懂得好好想一想,遇到这些情况就以为自己成佛了。这样说大话是会下地狱的哦!所以你们要把佛陀的话传下去,让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,不要被坏人骗了。这样才能保护大家,让大家都能修成正果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