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eatured image of post 《楞嚴經第九卷》完整經文:修行者在三摩地(禪定)中可能遇到的十種魔境,這些魔境由天魔或邪靈附身,假借說法迷惑修行者,使修行者誤以為已得無上涅槃

《楞嚴經第九卷》完整經文:修行者在三摩地(禪定)中可能遇到的十種魔境,這些魔境由天魔或邪靈附身,假借說法迷惑修行者,使修行者誤以為已得無上涅槃

《楞嚴經第九卷》完整經文:修行者在三摩地(禪定)中可能遇到的十種魔境,這些魔境由天魔或邪靈附身,假借說法迷惑修行者,使修行者誤以為已得無上涅槃

《楞嚴經第九卷》重點摘要

  1. 經文主要描述修行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十種魔境,這些魔境出現在修行者進入三摩地(禪定)時。
  2. 這些魔境通常是由天魔或其他邪靈附身於人,假借說法來迷惑修行者。
  3. 每種魔境都與修行者的某種特定欲望或執著相關,例如:
    • 貪求善巧
    • 貪求遊歷經驗
    • 貪求契合
    • 貪求神通感應
    • 貪求本源和辯析
    • 貪求宿命
    • 貪求神通變化
    • 貪求深空
    • 貪求長生不老
  4. 這些魔境會使修行者產生錯誤的認知,如誤以為自己已得無上涅槃。
  5. 魔境往往會引導修行者破壞佛教戒律,特別是在性行為方面。
  6. 這些魔境可能會顯現各種超自然現象,如神通、預言等,以迷惑修行者。
  7. 佛陀警告這些魔境可能導致修行者墮入無間地獄。
  8. 佛陀教導阿難要警惕這些魔境,並在未來的末法時期傳播這些教義,幫助眾生識別和避免這些魔境。
  9. 經文強調了正確修行和保持正知見的重要性,以及不被表面的神通或奇異現象所迷惑的重要性。
  10. 最後,佛陀強調了傳播這些教義的重要性,以保護未來的修行者免受魔境的侵擾,從而達到無上道果。

《楞嚴經第九卷》完整經文

阿難,世間一切所修心人。不假禪那無有智慧。但能執身不行婬慾。若行若坐想念俱無。愛染不生無留欲界,是人應念身為梵侶。如是一類名梵眾天。欲習既除離欲心現。於諸律儀愛樂隨順。是人應時能行梵德。如是一類名梵輔天。身心妙圓威儀不缺。清淨禁戒加以明悟。是人應時能統梵眾為大梵王。如是一類名大梵天。

阿難,此三勝流。一切苦惱所不能逼。雖非正修真三摩地。清淨心中諸漏不動,名為初禪。

阿難,其次梵天。統攝梵人圓滿梵行。澄心不動寂湛生光。如是一類名少光天。光光相然照耀無盡。映十方界遍成瑠璃。如是一類名無量光天。吸持圓光成就教體。發化清淨應用無盡。如是一類名光音天。

阿難,此三勝流。一切憂愁所不能逼。雖非正修真三摩地。清淨心中麁漏已伏,名為二禪。

阿難,如是天人。圓光成音披音露妙。發成精行通寂滅樂。如是一類名少淨天。淨空現前引發無際。身心輕安成寂滅樂。如是一類名無量淨天。世界身心一切圓淨。淨德成就勝託現前歸寂滅樂。如是一類名遍淨天。

阿難,此三勝流具大隨順。身心安隱得無量樂。雖非正得真三摩地。安隱心中歡喜畢具,名為三禪。

阿難,次復天人。不逼身心苦因已盡。樂非常住久必壞生。苦樂二心俱時頓捨。麁重相滅淨福性生。如是一類名福生天。捨心圓融勝解清淨。福無遮中得妙隨順窮未來際。如是一類名福愛天。

阿難,從是天中有二岐路。若於先心無量淨光。福德圓明修證而住。如是一類名廣果天。若於先心雙厭苦樂。精研捨心相續不斷。圓窮捨道身心俱滅。心慮灰凝經五百劫。是人既以生滅為因。不能發明不生滅性。初半劫滅後半劫生。如是一類名無想天。

阿難,此四勝流一切世間。諸苦樂境所不能動。雖非無為真不動地。有所得心功用純熟,名為四禪。

阿難,此中復有五不還天。於下界中九品習氣俱時滅盡。苦樂雙亡下無卜居。故於捨心眾同分中安立居處。

阿難,苦樂兩滅鬪心不交。如是一類名無煩天。機括獨行研交無地。如是一類名無熱天。十方世界妙見圓澄。更無塵象一切沈垢。如是一類名善見天。精見現前陶鑄無礙。如是一類名善現天。究竟群幾窮色性性入無邊際。如是一類名色究竟天。

阿難,此不還天。彼諸四禪四位天王。獨有欽聞不能知見。如今世間曠野深山聖道場地。皆阿羅漢所住持故。世間麁人所不能見。

阿難,是十八天獨行無交未盡形累。自此已還名為色界。

復次阿難,從是有頂色邊際中。其間復有二種岐路。若於捨心發明智慧。慧光圓通便出塵界。成阿羅漢入菩薩乘。如是一類名為迴心大阿羅漢。若在捨心捨厭成就。覺身為礙銷礙入空。如是一類名為空處。諸礙既銷無礙無滅。其中唯留阿賴耶識。全於末那半分微細。如是一類名為識處。空色既亡識心都滅。十方寂然逈無攸往。如是一類名無所有處。識性不動以滅窮研。於無盡中發宣盡性。如存不存若盡非盡。如是一類名為非想非非想處。

此等窮空不盡空理。從不還天聖道窮者。如是一類名不迴心鈍阿羅漢。若從無想諸外道天窮空不歸。迷漏無聞。便入輪轉。

阿難,是諸天上各各天人。則是凡夫業果酬答答盡入輪。彼之天王即是菩薩。遊三摩提漸次增進。迴向聖倫所修行路。

阿難。是四空天身心滅盡。定性現前無業果色。從此逮終名無色界。此皆不了妙覺明心。積妄發生妄有三界。中間妄隨七趣沈溺。補特伽羅各從其類。

復次阿難,是三界中復有四種阿修羅類。若於鬼道以護法力成通入空。此阿修羅從卵而生。鬼趣所攝。若於天中降德貶墜。其所卜居隣於日月。此阿修羅從胎而出。人趣所攝。有修羅王執持世界力洞無畏。能與梵王及天帝釋四天爭權。此阿修羅因變化有天趣所攝。阿難,別有一分下劣修羅。生大海心沈水穴口。旦遊虛空暮歸水宿。此阿修羅因濕氣有畜生趣攝。

阿難,如是地獄餓鬼畜生人及神仙。天洎修羅精研七趣。皆是昏沈諸有為想。妄想受生妄想隨業。於妙圓明無作本心。皆如空花元無所有。但一虛妄更無根緒。

阿難,此等眾生。不識本心受此輪迴。經無量劫不得真淨。皆由隨順殺盜婬故。反此三種又則出生無殺盜婬。有名鬼倫無名天趣。有無相傾起輪迴性。若得妙發三摩提者,則妙常寂。有無二無無二亦滅。尚無不殺不偷不婬。云何更隨殺盜婬事。

阿難,不斷三業各各有私。因各各私眾私同分。非無定處自妄發生。生妄無因無可尋究。汝勗修行欲得菩提要除三惑。不盡三惑縱得神通。皆是世間有為功用。習氣不滅落於魔道。雖欲除妄倍加虛偽。如來說為可哀憐者。汝妄自造非菩提咎。作是說者名為正說。若他說者即魔王說。

即時如來將罷法座。於師子床攬七寶機。迴紫金山再來憑倚。普告大眾及阿難言。汝等有學緣覺聲聞。今日迴心趣大菩提無上妙覺。吾今已說真修行法。汝猶未識修奢摩他毘婆舍那微細魔事。魔境現前汝不能識。洗心非正落於邪見。或汝陰魔或復天魔。或著鬼神或遭魑魅。心中不明認賊為子。又復於中得少為足。如第四禪無聞比丘妄言證聖。天報已畢衰相現前。謗阿羅漢身遭後有。墮阿鼻獄。汝應諦聽吾今為汝仔細分別。

阿難起立并其會中同有學者。歡喜頂禮伏聽慈誨。

佛告阿難及諸大眾。汝等當知有漏世界十二類生。本覺妙明覺圓心體。與十方佛無二無別。由汝妄想迷理為咎癡愛發生。生發遍迷故有空性。化迷不息有世界生。則此十方微塵國土非無漏者。皆是迷頑妄想安立。當知虛空生汝心內。猶如片雲點太清裏。況諸世界在虛空耶。汝等一人發真歸元。此十方空皆悉銷殞。云何空中所有國土而不振裂。汝輩修禪飾三摩地。十方菩薩及諸無漏大阿羅漢。心精通[淴-心+目]當處湛然。一切魔王及與鬼神諸凡夫天。見其宮殿無故崩裂。大地振坼水陸飛騰。無不驚慴。凡夫昏暗不覺遷訛。彼等咸得五種神通唯除漏盡。戀此塵勞。如何令汝摧裂其處。是故神鬼及諸天魔魍魎妖精。於三昧時僉來惱汝。然彼諸魔雖有大怒。彼塵勞內汝妙覺中。如風吹光如刀斷水了不相觸。汝如沸浪彼如堅氷。煖氣漸隣不日銷殞。徒恃神力但為其客。成就破亂。由汝心中五陰主人。主人若迷客得其便。當處禪那覺悟無惑。則彼魔事無奈汝何。陰銷入明則彼群邪咸受幽氣。明能破暗近自銷殞。如何敢留擾亂禪定。若不明悟被陰所迷。則汝阿難必為魔子成就魔人。如摩登伽殊為眇劣。彼雖呪汝破佛律儀。八萬行中秖毀一戒。心清淨故尚未淪溺。此乃隳汝寶覺全身。如宰臣家忽逢籍沒。宛轉零落無可哀救。

阿難當知汝坐道場。銷落諸念其念若盡。則諸離念一切精明。動靜不移憶忘如一。當住此處入三摩提。如明目人處大幽暗。精性妙淨心未發光。此則名為色陰區宇。若目明朗十方洞開。無復幽黯名色陰盡。是人則能超越劫濁。觀其所由堅固妄想以為其本。

阿難當在此中精研妙明四大不織。少選之間身能出礙。此名精明流溢前境。斯但功用暫得如是。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。若作聖解即受群邪。

阿難復以此心精研妙明其身內徹。是人忽然於其身內拾出蟯蛔。身相宛然亦無傷毀。此名精明流溢形體。斯但精行暫得如是。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。若作聖解即受群邪。

又以此心內外精研。其時魂魄意志精神。除執受身餘皆涉入。若為賓主。忽於空中聞說法聲。或聞十方同敷密義。此名精魂遞相離合。成就善種暫得如是。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。若作聖解即受群邪。

又以此心澄露皎徹內光發明。十方遍作閻浮檀色。一切種類化為如來。于時忽然見毘盧遮那踞天光臺。千佛圍繞百億國土。及與蓮華俱時出現。此名心魂靈悟所染。心光研明照諸世界。暫得如是非為聖證。不作聖心名善境界。若作聖解即受群邪。

又以此心精研妙明觀察不停。抑按降伏制止超越。於時忽然十方虛空。成七寶色或百寶色。同時遍滿不相留礙。青黃赤白各各純現。此名抑按功力踰分。暫得如是非為聖證。不作聖心名善境界。若作聖解即受群邪。

又以此心研究澄徹精光不亂。忽於夜合在暗室內。見種種物不殊白晝。而暗室物亦不除滅。此名心細密澄其見所視洞幽。暫得如是非為聖證。不作聖心名善境界。若作聖解即受群邪。

又以此心圓入虛融。四肢忽然同於草木。火燒刀斫曾無所覺。又則火光不能燒爇。縱割其肉猶如削木。此名塵併排四大性一向入純。暫得如是非為聖證。不作聖心名善境界。若作聖解即受群邪。

又以此心成就清淨。淨心功極忽見大地。十方山河皆成佛國。具足七寶光明遍滿。又見恒沙諸佛如來。遍滿空界樓殿華麗。下見地獄上觀天宮得無障礙。此名欣厭凝想日深想久化成。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。若作聖解即受群邪。

又以此心研究深遠。忽於中夜遙見遠方。市井街巷親族眷屬或聞其語。此名迫心逼極飛出故多隔見。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。若作聖解即受群邪。

又以此心研究精極。見善知識形體變移。少選無端種種遷改。此名邪心含受魑魅。或遭天魔入其心腹。無端說法通達妙義。非為聖證不作聖心魔事銷歇。若作聖解即受群邪。

阿難,如是十種禪那現境。皆是色陰用心交互故現斯事。眾生頑迷不自忖量。逢此因緣迷不自識謂言登聖。大妄語成墮無間獄。汝等當依如來滅後。於未法中宣示斯義。無令天魔得其方便。保持覆護成無上道。

阿難,彼善男子。修三摩提奢摩他中。色陰盡者見諸佛心。如明鏡中顯現其像。若有所得而未能用。猶如魘人手足宛然見聞不惑。心觸客邪而不能動。此則。名為受陰區宇。若魘咎歇其心離身。返觀其面去住自由。無復留礙名受陰盡。是人則能超越見濁。觀其所由虛明妄想以為其本。

阿難,彼善男子。當在此中得大光耀。其心發明內抑過分。忽於其處發無窮悲。如是乃至觀見蚊虻猶如赤子。心生憐愍不覺流淚。此名功用抑摧過越。悟則無咎非為聖證。覺了不迷久自銷歇。若作聖解則有悲魔入其心府。見人則悲啼泣無限。失於正受當從淪墜。

阿難,又彼定中諸善男子。見色陰銷受陰明白。勝相現前感激過分。忽於其中生無限勇。其心猛利志齊諸佛。謂三僧祇一念能越。此名功用凌率過越。悟則無咎非為聖證。覺了不迷久自銷歇。若作聖解則有狂魔入其心腑。見人則誇我慢無比。其心乃至上不見佛。下不見人。失於正受當從淪墜。

又彼定中諸善男子。見色陰銷受陰明白。前無新證歸失故居。智力衰微入中墮地逈無所見。心中忽然生大枯渴。於一切時沈憶不散。將此以為勤精進相。此名修心無慧自失。悟則無咎非為聖證。若作聖解則有憶魔入其心腑。旦夕撮心懸在一處。失於正受當從淪墜。

又彼定中諸善男子。見色陰銷受陰明白。慧力過定失於猛利。以諸勝性懷於心中。自心已疑是盧舍那。得少為足。此名用心亡失恒審溺於知見。悟則無咎非為聖證。若作聖解則有下劣。易知足魔入其心腑。見人自言我得無上第一義諦。失於正受當從淪墜。

又彼定中諸善男子。見色陰銷受陰明白。新證未獲故心已亡。歷覽二際自生艱險。於心忽然生無盡憂。如坐鐵床如飲毒藥。心不欲活常求於人。令害其命早取解脫。此名修行失於方便。悟則無咎非為聖證。若作聖解則有一分常憂愁魔入其心腑。手執刀劍自割其肉。欣其捨壽或常憂愁。走入山林不耐見人。失於正受當從淪墜。

又彼定中諸善男子。見色陰銷受陰明白。處清淨中心安隱後。忽然自有無限喜生。心中歡悅不能自止。此名輕安無慧自禁。悟則無咎非為聖證。若作聖解則有一分好喜樂魔入其心腑。見人則笑於衢路傍自歌自舞。自謂已得無礙解脫。失於正受當從淪墜。

又彼定中諸善男子。見色陰銷受陰明白。自謂已足。忽有無端大我慢起。如是乃至慢與過慢。及慢過慢或增上慢。或卑劣慢一時俱發。心中尚輕十方如來。何況下位聲聞緣覺。此名見勝無慧自救。悟則無咎非為聖證。若作聖解則有一分大我慢魔入其心腑。不禮塔廟摧毀經像。謂檀越言。此是金銅或是土木。經是樹葉或是疊花。肉身真常不自恭敬。却崇土木實為顛倒。其深信者從其毀碎埋棄地中。疑誤眾生入無間獄。失於正受當從淪墜。

又彼定中諸善男子。見色陰銷受陰明白。於精明中圓悟精理得大隨順。其心忽生無量輕安。己言成聖得大自在。此名因慧獲諸輕清。悟則無咎非為聖證。若作聖解則有一分好清輕魔入其心腑。自謂滿足更不求進。此等多作無聞比丘。疑謗後生墮阿鼻獄。失於正受當從淪墜。

又彼定中諸善男子。見色陰銷受陰明白。於明悟中得虛明性。其中忽然歸向永滅。撥無因果一向入空。空心現前。乃至心生長斷滅解。悟則無咎非為聖證。若作聖解則有空魔入其心腑。乃謗持戒名為小乘。菩薩悟空有何持犯。其人常於信心檀越。飲酒噉肉廣行婬穢。因魔力故攝其前人不生疑謗。鬼心久入或食屎尿。與酒肉等一種俱空。破佛律儀誤入人罪。失於正受當從淪墜。

又彼定中諸善男子。見色陰銷受陰明白。味其虛明深入心骨。其心忽有無限愛生。愛極發狂便為貪欲。此名定境安順入心。無慧自持誤入諸欲。悟則無咎非為聖證。若作聖解則有欲魔入其心腑。一向說欲為菩提道。化諸白衣平等行欲。其行婬者名持法子。神鬼力故於末世中。攝其凡愚其數至百。如是乃至一百二百。或五六百多滿千萬。魔心生厭離其身體。威德既無陷於王難。疑誤眾生入無間獄。失於正受當從淪墜。

阿難,如是十種禪那現境。皆是受陰用心交互故現斯事。眾生頑迷不自忖量。逢此因緣迷不自識。謂言登聖。大妄語成墮無間獄。汝等亦當將如來語。於我滅後傳示末法。遍令眾生開悟斯義。無令天魔得其方便。保持覆護成無上道。

阿難,彼善男子。修三摩提受陰盡者。雖未漏盡心離其形。如鳥出籠已能成就。從是凡身上歷菩薩六十聖位。得意生身隨往無礙。譬如有人熟寐寱言。是人雖則無別所知。其言已成音韻倫次。令不寐者咸悟其語。此則名為想陰區宇。若動念盡浮想銷除。於覺明心如去塵垢。一倫死生首尾圓照名想陰盡。是人則能超煩惱濁。觀其所由融通妄想以為其本。

阿難,彼善男子,受陰虛妙不遭邪慮。圓定發明三摩地中,心愛圓明銳其精思貪求善巧。爾時天魔候得其便,飛精附人口說經法。其人不覺是其魔著,自言謂得無上涅槃。來彼求巧善男子處敷座說法,其形斯須或作比丘,令彼人見或為帝釋,或為婦女或比丘尼,或寢暗室身有光明。是人愚迷惑為菩薩,信其教化搖蕩其心,破佛律儀潛行貪欲。口中好言災祥變異,或言如來某處出世,或言劫火或說刀兵,恐怖於人令其家資無故耗散。此名怪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,厭足心生去彼人體,弟子與師俱陷王難。汝當先覺不入輪迴,迷惑不知墮無間獄。

阿難,又善男子,受陰虛妙不遭邪慮。圓定發明三摩地中,心愛遊蕩飛其精思貪求經歷。

爾時天魔候得其便,飛精附人口說經法。其人亦不覺知魔著,亦言自得無上涅槃。來彼求遊善男子處,敷座說法自形無變。其聽法者忽自見身坐寶蓮華,全體化成紫金光聚,一眾聽人各各如是得未曾有。是人愚迷惑為菩薩,婬逸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。口中好言諸佛應世,某處某人當是某佛化身來此,某人即是某菩薩等來化人間。其人見故心生傾渴,邪見密興種智銷滅。此名[魅-未+夭]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,厭足心生去彼人體,弟子與師俱陷王難。汝當先覺不入輪迴,迷惑不知墮無間獄。

又善男子,受陰虛妙不遭邪慮。圓定發明三摩地中,心愛綿[淴-心+目]澄其精思貪求契合。爾時天魔候得其便,飛精附人口說經法。其人實不覺知魔著,亦言自得無上涅槃。來彼求合善男子處敷座說法,其形及彼聽法之人,外無遷變。令其聽者未聞法前心自開悟,念念移易或得宿命,或有他心,或見地獄,或知人間好惡諸事,或口說偈或自誦經,各各歡喜得未曾有。是人愚迷惑為菩薩,綿愛其心,破佛律儀潛行貪欲。口中好言佛有大小,某佛先佛某佛後佛,其中亦有真佛假佛,男佛女佛,菩薩亦然。其人見故洗滌本心易入邪悟。此名魅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,厭足心生去彼人體,弟子與師俱陷王難。汝當先覺不入輪迴,迷惑不知墮無間獄。

又善男子,受陰虛妙不遭邪慮。圓定發明三摩地中,心愛根本窮覽物化性之終始,精爽其心貪求辯析。爾時天魔候得其便,飛精附人口說經法。其人先不覺知魔著,亦言自得無上涅槃。來彼求元善男子處敷座說法,身有威神摧伏求者,令其座下雖未聞法自然心伏。是諸人等將佛涅槃菩提法身,即是現前我肉身上,父父子子遞代相生,即是法身常住不絕。都指現在即為佛國,無別淨居及金色相。其人信受忘失先心,身命歸依得未曾有。是等愚迷惑為菩薩,推究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。口中好言眼耳鼻舌皆為淨土,男女二根即是菩提涅槃真處。彼無知者信是穢言。此名蠱毒魘勝惡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,厭足心生去彼人體,弟子與師俱陷王難。汝當先覺不入輪迴,迷惑不知墮無間獄。

又善男子,受陰虛妙不遭邪慮。圓定發明三摩地中,心愛懸應周流精研貪求冥感。爾時天魔候得其便,飛精附人口說經法。其人元不覺知魔著,亦言自得無上涅槃。來彼求應善男子處敷座說法,能令聽眾暫見其身如百千歲,心生愛染不能捨離,身為奴僕四事供養不覺疲勞。各各令其座下人心,知是先師本善知識別生法愛,粘如膠漆得未曾有。是人愚迷惑為菩薩,親近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。口中好言我於前世,於某生中先度某人,當時是我妻妾兄弟,今來相度與汝相隨,歸某世界供養某佛。或言別有大光明天佛於中住,一切如來所休居地。彼無知者信是虛誑遺失本心。此名厲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,厭足心生去彼人體,弟子與師俱陷王難。汝當先覺不入輪迴,迷惑不知墮無間獄。

又善男子,受陰虛妙不遭邪慮。圓定發明三摩地中,心愛深入克己辛勤,樂處陰寂貪求靜謐。爾時天魔候得其便,飛精附人口說經法。其人本不覺知魔著,亦言自得無上涅槃。來彼求陰善男子處敷座說法,令其聽人各知本業。或於其處語一人言:「汝今未死已作畜生。」勅使一人於後踏尾,頓令其人起不能得。於是一眾傾心欽伏,有人起心已知其肇。佛律儀外重加精苦,誹謗比丘罵詈徒眾,訐露人事不避譏嫌。口中好言未然禍福,及至其時毫髮無失。此大力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,厭足心生去彼人體,弟子與師多陷王難。汝當先覺不入輪迴,迷惑不知墮無間獄。

又善男子,受陰虛妙不遭邪慮。圓定發明三摩地中,心愛知見勤苦研尋貪求宿命。爾時天魔候得其便,飛精附人口說經法。其人殊不覺知魔著,亦言自得無上涅槃。來彼求知善男子處敷座說法,是人無端於說法處得大寶珠。其魔或時化為畜生,口銜其珠及雜珍寶,簡策符牘諸奇異物,先授彼人後著其體。或誘聽人藏於地下,有明月珠照耀其處,是諸聽者得未曾有。多食藥草不飡嘉膳,或時日飡一麻一麥,其形肥充魔力持故。誹謗比丘罵詈徒眾不避譏嫌,口中好言他方寶藏,十方聖賢潛匿之處,隨其後者往往見有奇異之人。此名山林土地城隍川嶽鬼神年老成魔,或有宣婬破佛戒律,與承事者潛行五欲,或有精進純食草木,無定行事惱亂彼人。厭足心生去彼人體,弟子與師多陷王難。汝當先覺不入輪迴,迷惑不知墮無間獄。

又善男子,受陰虛妙不遭邪慮。圓定發明三摩地中,心愛神通種種變化,研究化元貪取神力。爾時天魔候得其便,飛精附人口說經法。其人誠不覺知魔著,亦言自得無上涅槃。來彼求通善男子處敷座說法,是人或復手執火光手撮其光,分於所聽四眾頭上,是諸聽人頂上火光皆長數尺,亦無熱性曾不焚燒。或上水行如履平地,或於空中安坐不動,或入瓶內或處囊中,越牖透垣曾無障礙,唯於刀兵不得自在。自言是佛身著白衣,受比丘禮誹謗禪律,罵詈徒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。口中常說神通自在,或復令人傍見佛土,鬼力惑人非有真實。讚歎行婬不毀麁行,將諸猥媟以為傳法。此名天地大力山精、海精風精河精土精、一切草樹積劫精魅,或復龍魅或壽終仙再活為魅,或仙期終計年應死,其形不化他怪所附,年老成魔惱亂是人。厭足心生去彼人體,弟子與師多陷王難。汝當先覺不入輪迴,迷惑不知墮無間獄。

又善男子,受陰虛妙不遭邪慮。圓定發明三摩地中,心愛入滅妍究化性貪求深空。爾時天魔候得其便,飛精附人口說經法。其人終不覺知魔著,亦言自得無上涅槃。來彼求空善男子處敷座說法,於大眾內其形忽空,眾無所見還從虛空,突然而出存沒自在。或現其身洞如瑠璃,或垂手足作旃檀氣,或大小便如厚石蜜。誹毀戒律輕賤出家,口中常說無因無果,一死永滅無復後身,及諸凡聖雖得空寂,潛行貪欲受其欲者,亦得空心撥無因果。此名日月薄蝕精氣,金玉芝草麟鳳龜鶴,經千萬年不死為靈出生國土,年老成魔惱亂是人。厭足心生去彼人體,弟子與師多陷王難。汝當先覺不入輪迴,迷惑不知墮無間獄。

又善男子,受陰虛妙不遭邪慮。圓定發明三摩地中,心愛長壽辛苦研幾,貪求永歲棄分段生,頓希變易細相常住。爾時天魔候得其便,飛精附人口說經法。其人竟不覺知魔著,亦言自得無上涅槃。來彼求生善男子處敷座說法,好言他方往還無滯,或經萬里瞬息再來,皆於彼方取得其物。或於一處在一宅中,數步之間令其從東詣至西壁,是人急行累年不到。因此心信疑佛現前,口中常說十方眾生皆是吾子,我生諸佛,我出世界我是元佛,出生自然不因修得。此名住世自在天魔使其眷屬,如遮文茶及四天王毘舍童子,未發心者利其虛明,食彼精氣或不因師。其修行人親自觀見,稱執金剛與汝長命,現美女身盛行貪欲。未逾年歲肝腦枯竭,口兼獨言聽若[魅-未+夭]魅,前人未詳多陷王難。未及遇刑先已乾死,惱亂彼人以至殂殞。汝當先覺不入輪迴,迷惑不知墮無間獄。

阿難當知是十種魔於末世時,在我法中出家修道,或附人體或自現形。皆言已成正遍知覺,讚歎婬欲破佛律儀。先惡魔師與魔弟子婬婬相傳,如是邪精魅其心腑。近則九生多踰百世,令真修行總為魔眷,命終之後畢為魔民,失正遍知墮無間獄。汝今未須先取寂滅,縱得無學留願入彼末法之中起大慈悲,救度正心深信眾生,令不著魔得正知見。我今度汝已出生死,汝遵佛語名報佛恩。

阿難如是十種禪那現境,皆是想陰用心交互故現斯事。眾生頑迷不自忖量,逢此因緣迷不自識謂言登聖,大妄語成墮無間獄。汝等必須將如來語,於我滅後傳示末法,遍令眾生開悟斯義,無令天魔得其方便,保持覆護成無上道。

《楞嚴經第九卷》白話文翻譯

阿難,世間一切所修心人。不假禪那無有智慧。但能執身不行婬慾。若行若坐想念俱無。愛染不生無留欲界,是人應念身為梵侶。如是一類名梵眾天。欲習既除離欲心現。於諸律儀愛樂隨順。是人應時能行梵德。如是一類名梵輔天。身心妙圓威儀不缺。清淨禁戒加以明悟。是人應時能統梵眾為大梵王。如是一類名大梵天。

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位名叫阿難的修行者。有一天,他的佛陀對他說:「阿難啊,在這個世界上,有許多人想要修行自己的心靈。但是,如果不認真修禪,就無法獲得真正的智慧。」

佛陀接著解釋道:「有些人能夠控制自己的身體,不去做那些不好的事情。無論他們走路還是坐著,都不會有不好的想法。因為他們不再被慾望所困擾,所以可以離開充滿慾望的世界。這些人就像是梵天的朋友,我們稱他們為『梵眾天』。」

佛陀繼續說:「還有一些人,他們已經去除了慾望的習慣,開始喜歡遵守各種規矩。這些人能夠做出高尚的行為,我們稱他們為『梵輔天』。」

佛陀說:「最後,有一些人的身心都變得非常美好,他們的行為舉止都很完美。他們不僅能遵守清淨的規矩,還能夠理解這些規矩的意義。這些人能夠領導其他的梵天,成為大梵王,我們稱他們為『大梵天』。」

阿難,此三勝流。一切苦惱所不能逼。雖非正修真三摩地。清淨心中諸漏不動,名為初禪。

佛陀告訴阿難:「這三種人都已經超越了普通人,痛苦和煩惱無法影響他們。雖然他們還沒有達到最高境界,但是他們的心靈已經很清淨了,不會被不好的想法所動搖。我們把這種境界叫做『初禪』。」

阿難,其次梵天。統攝梵人圓滿梵行。澄心不動寂湛生光。如是一類名少光天。光光相然照耀無盡。映十方界遍成瑠璃。如是一類名無量光天。吸持圓光成就教體。發化清淨應用無盡。如是一類名光音天。

接著,佛陀又說:「在梵天之上,還有更高的境界。有些人能夠控制自己的心不亂動,就像平靜的湖水一樣,還能發出光芒。我們叫他們『少光天』。」

「有些人的光芒更加強烈,能照亮整個世界,讓一切都變得晶瑩剔透,我們叫他們『無量光天』。」

佛陀繼續說:「還有一些人,他們不僅有強烈的光芒,還能用這光芒來教導別人,幫助別人變得更好。我們叫他們『光音天』。」

阿難,此三勝流。一切憂愁所不能逼。雖非正修真三摩地。清淨心中麁漏已伏,名為二禪。

最後,佛陀對阿難說:「這三種境界的人,已經超越了所有的憂愁。雖然他們還沒有達到最高的境界,但是他們的心靈已經非常清淨,不會被粗糙的慾望所影響。我們把這種境界叫做『二禪』。」

阿難,如是天人。圓光成音披音露妙。發成精行通寂滅樂。如是一類名少淨天。淨空現前引發無際。身心輕安成寂滅樂。如是一類名無量淨天。世界身心一切圓淨。淨德成就勝託現前歸寂滅樂。如是一類名遍淨天。

佛陀繼續對阿難說:「阿難啊,在更高的境界中,有些天人已經能夠用光芒發出美妙的聲音。他們的行為變得更加純淨,能夠體驗到寂靜的快樂。我們稱這些天人為『少淨天』。」

佛陀解釋道:「還有一些天人,他們的心靈就像無邊無際的清淨虛空。他們的身心變得輕盈自在,也能體驗到寂靜的快樂。我們稱他們為『無量淨天』。」

佛陀接著說:「在更高的境界中,有些天人的世界、身體和心靈都變得完全清淨。他們的美德已經完全成就,能夠體驗到最高境界的寂靜快樂。我們稱這些天人為『遍淨天』。」

阿難,此三勝流具大隨順。身心安隱得無量樂。雖非正得真三摩地。安隱心中歡喜畢具,名為三禪。

佛陀對阿難說:「這三種境界的天人都能夠順應大道。他們的身心安穩,能夠體驗到無限的快樂。雖然他們還沒有達到最高的境界,但是他們的心中充滿了喜悅。我們把這種境界叫做『三禪』。」

阿難,次復天人。不逼身心苦因已盡。樂非常住久必壞生。苦樂二心俱時頓捨。麁重相滅淨福性生。如是一類名福生天。捨心圓融勝解清淨。福無遮中得妙隨順窮未來際。如是一類名福愛天。

然後,佛陀繼續講述更高的境界:「再往上,有些天人已經不會被身心的痛苦所困擾,因為痛苦的根源已經消失了。但是他們也明白,快樂並不是永恆的,終究會消失。所以,這些天人同時放下了痛苦和快樂的想法。」

佛陀解釋道:「當他們放下了這些沉重的想法,一種純淨的福德本性就會顯現出來。我們稱這些天人為『福生天』。」

佛陀說:「還有一些天人,他們的心完全放下了執著,對事物有了更高的理解。他們的福德沒有任何阻礙,能夠隨心所欲地生活,直到永遠。我們稱這些天人為『福愛天』。」

阿難,從是天中有二岐路。若於先心無量淨光。福德圓明修證而住。如是一類名廣果天。若於先心雙厭苦樂。精研捨心相續不斷。圓窮捨道身心俱滅。心慮灰凝經五百劫。是人既以生滅為因。不能發明不生滅性。初半劫滅後半劫生。如是一類名無想天。

佛陀繼續對阿難說:「阿難啊,在這個境界之後,修行的路分成了兩條。」

佛陀解釋道:「有些天人保持著他們之前那種無限清淨的光明心,他們的福德圓滿明亮,一直保持這種狀態。我們稱這些天人為『廣果天』。」

佛陀接著說:「但是,有些天人選擇了另一條路。他們既不喜歡痛苦,也不喜歡快樂。他們專心研究如何放下一切,一直保持這種狀態不間斷。最後,他們完全放下了一切,身心都消失了。」

佛陀描述道:「這些天人的心就像冷卻的灰燼,一動不動。他們會保持這種狀態五百劫那麼長的時間。」

佛陀嘆了口氣:「但是,因為他們把生和滅作為修行的原因,所以無法理解永恆不變的本性。在五百劫的前半段,他們的意識會消失;在後半段,意識又會重新出現。我們稱這些天人為『無想天』。」

阿難,此四勝流一切世間。諸苦樂境所不能動。雖非無為真不動地。有所得心功用純熟,名為四禪。

佛陀總結道:「阿難,這四種境界的天人都已經超越了世間的一切。無論是快樂還是痛苦,都無法影響他們。雖然他們還沒有達到最高的境界,但是他們的心已經非常純熟了。我們把這種境界叫做『四禪』。」

阿難,此中復有五不還天。於下界中九品習氣俱時滅盡。苦樂雙亡下無卜居。故於捨心眾同分中安立居處。

接著,佛陀又說:「在這個境界中,還有五種特別的天人,我們稱他們為『五不還天』。」

佛陀解釋:「這些天人已經完全去除了下界的九種習氣。他們既不感受痛苦,也不感受快樂,所以不會再回到下面的世界。他們安住在一種完全放下的狀態中,和其他相同境界的天人一起生活。」

阿難,苦樂兩滅鬪心不交。如是一類名無煩天。機括獨行研交無地。如是一類名無熱天。十方世界妙見圓澄。更無塵象一切沈垢。如是一類名善見天。精見現前陶鑄無礙。如是一類名善現天。究竟群幾窮色性性入無邊際。如是一類名色究竟天。

佛陀繼續對阿難說:「阿難啊,在五不還天中,有不同的境界。」

佛陀解釋道:「有些天人已經完全消除了痛苦和快樂,他們的心不再有任何衝突。我們稱這些天人為『無煩天』。」

佛陀接著說:「還有一些天人,他們的心就像精密的機器一樣獨立運作,不再與其他事物產生交集。我們稱他們為『無熱天』。」

佛陀描述道:「有些天人能夠清晰地看到十方世界,他們的視野非常清澈,沒有任何塵埃或污垢。我們稱這些天人為『善見天』。」

佛陀繼續說:「再往上,有些天人的觀察力更加敏銳,他們能夠自由自在地觀察一切,沒有任何障礙。我們稱他們為『善現天』。」

最後,佛陀說:「在最高的境界中,有些天人已經徹底了解了所有的奧秘,他們能夠深入理解物質世界的本質,達到無邊無際的境界。我們稱這些天人為『色究竟天』。」

阿難,此不還天。彼諸四禪四位天王。獨有欽聞不能知見。如今世間曠野深山聖道場地。皆阿羅漢所住持故。世間麁人所不能見。

佛陀對阿難說:「阿難,這些不還天的境界非常高深。即使是四禪天的天王,也只能聽說這些境界,無法親身體驗或看見。」

佛陀打了個比方:「就像現在世間的深山曠野中,有些聖人居住的地方,普通人是看不見的。這些地方都是阿羅漢(一種高級修行者)在守護著。」

阿難,是十八天獨行無交未盡形累。自此已還名為色界。

最後,佛陀總結道:「阿難,這十八種天人都是獨自修行,不與他人來往。雖然他們還有形體,但已經非常輕盈了。從這裡往下的所有境界,我們統稱為『色界』。」

復次阿難,從是有頂色邊際中。其間復有二種岐路。若於捨心發明智慧。慧光圓通便出塵界。成阿羅漢入菩薩乘。如是一類名為迴心大阿羅漢。若在捨心捨厭成就。覺身為礙銷礙入空。如是一類名為空處。諸礙既銷無礙無滅。其中唯留阿賴耶識。全於末那半分微細。如是一類名為識處。空色既亡識心都滅。十方寂然逈無攸往。如是一類名無所有處。識性不動以滅窮研。於無盡中發宣盡性。如存不存若盡非盡。如是一類名為非想非非想處。

佛陀繼續對阿難說:「阿難啊,在色界的最高處,修行的路又分成了兩條。」

佛陀解釋道:「有些修行者在放下一切的狀態中,突然開發出了智慧。他們的智慧之光變得圓滿通達,於是超越了物質世界。這些人成為了阿羅漢,然後進入菩薩的修行道路。我們稱這類修行者為『迴心大阿羅漢』。」

佛陀接著說:「但是,有些修行者選擇了另一條路。他們完全放下了一切,覺得身體是個障礙,於是把這個障礙消除,進入了空無的狀態。我們稱這種境界為『空處』。」

佛陀繼續描述:「當所有障礙都消除後,修行者的意識變得非常微細,只剩下最基本的意識。我們稱這種境界為『識處』。」

佛陀說:「再往上,當空和色都消失,連識心也滅去時,十方世界變得寂靜,沒有任何去處。我們稱這種境界為『無所有處』。」

最後,佛陀說:「在最高的境界中,意識變得不動,修行者研究如何徹底滅除意識。在這無盡的過程中,他們體驗到一種既存在又不存在,既完全又不完全的狀態。我們稱這種境界為『非想非非想處』。」

此等窮空不盡空理。從不還天聖道窮者。如是一類名不迴心鈍阿羅漢。若從無想諸外道天窮空不歸。迷漏無聞。便入輪轉。

佛陀對阿難說:「這些修行者窮盡了空的境界,但還沒有完全理解空的道理。如果他們是從不還天來的聖者,卻停留在這個境界不再前進,我們就稱他們為『不迴心鈍阿羅漢』。」

佛陀警告道:「如果有些外道天人修到無想天,然後進入這些空的境界但找不到回去的路,他們就會因為迷惑而再次進入輪迴。」

阿難,是諸天上各各天人。則是凡夫業果酬答答盡入輪。彼之天王即是菩薩。遊三摩提漸次增進。迴向聖倫所修行路。

最後,佛陀總結道:「阿難,這些天界的眾生都是因為他們過去的行為而得到的果報。當果報享盡,他們還是要回到輪迴中。但是,那些天界的國王其實是菩薩。他們在修行中逐步進步,最終會回向聖人的修行道路。」

阿難。是四空天身心滅盡。定性現前無業果色。從此逮終名無色界。此皆不了妙覺明心。積妄發生妄有三界。中間妄隨七趣沈溺。補特伽羅各從其類。

佛陀繼續對阿難說:「阿難啊,在那四種空的境界中,天人的身心都已經消失了。他們進入了一種特殊的狀態,沒有任何物質形體。從這裡開始直到最高的境界,我們稱之為『無色界』。」

佛陀嘆了口氣說:「可是,這些天人還是沒有完全理解那個美妙的覺悟之心。因為他們積累的錯誤認知,才產生了三界。在三界中,眾生迷失在七種不同的生存狀態中,沉浮不定。每個人都按照自己的類別在這些狀態中輪迴。」

復次阿難,是三界中復有四種阿修羅類。若於鬼道以護法力成通入空。此阿修羅從卵而生。鬼趣所攝。若於天中降德貶墜。其所卜居隣於日月。此阿修羅從胎而出。人趣所攝。有修羅王執持世界力洞無畏。能與梵王及天帝釋四天爭權。此阿修羅因變化有天趣所攝。阿難,別有一分下劣修羅。生大海心沈水穴口。旦遊虛空暮歸水宿。此阿修羅因濕氣有畜生趣攝。

接著,佛陀說:「阿難,在這三界中,還有四種阿修羅。」

佛陀解釋道:「有些阿修羅原本是鬼,但因為保護佛法的力量,能夠進入空中。這些阿修羅是從蛋生出來的,屬於鬼道。」

佛陀繼續說:「有些阿修羅,原本是天人,但因為德行下降而被貶低。他們住在靠近日月的地方。這些阿修羅是從母胎生出來的,屬於人道。」

佛陀描述道:「還有一些阿修羅王,他們非常強大,無所畏懼。他們甚至能夠與梵天、帝釋天和四大天王爭奪權力。這些阿修羅是變化而成的,屬於天道。」

佛陀說:「最後,還有一種比較低等的阿修羅。他們生活在大海的深處,白天飛到空中,晚上回到水裡睡覺。這些阿修羅是因濕氣而生的,屬於畜生道。」

阿難,如是地獄餓鬼畜生人及神仙。天洎修羅精研七趣。皆是昏沈諸有為想。妄想受生妄想隨業。於妙圓明無作本心。皆如空花元無所有。但一虛妄更無根緒。

佛陀總結道:「阿難,無論是地獄、餓鬼、畜生、人類、神仙、天人還是阿修羅,這七種生存狀態都是因為迷惑而產生的。他們都是因為錯誤的想法而出生,因為錯誤的行為而輪迴。」

佛陀語重心長地說:「其實,在那個美妙圓明、本來就存在的心性中,這些都像空中的花朵一樣,本來就不存在。它們只是一場空幻,沒有真實的根源。」

阿難,此等眾生。不識本心受此輪迴。經無量劫不得真淨。皆由隨順殺盜婬故。反此三種又則出生無殺盜婬。有名鬼倫無名天趣。有無相傾起輪迴性。若得妙發三摩提者,則妙常寂。有無二無無二亦滅。尚無不殺不偷不婬。云何更隨殺盜婬事。

佛陀繼續對阿難說:「阿難啊,這些眾生因為不認識自己的本心,所以一直在輪迴中打轉。即使經過無數劫,他們也無法獲得真正的清淨。這都是因為他們順從了殺生、偷盜和邪淫這三種行為。」

佛陀解釋道:「如果有人能夠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邪淫,他們可能會成為鬼神或天人。但是,只要還有『有』和『無』的對立,輪迴就會繼續。」

佛陀微笑著說:「不過,如果有人能夠達到美妙的禪定境界,他就能獲得永恆的寧靜。在這種境界中,『有』和『無』都不存在,甚至連『不殺生』、『不偷盜』、『不邪淫』這些概念也不存在了。那麼,他們怎麼可能還會去做殺生、偷盜、邪淫這些事呢?」

阿難,不斷三業各各有私。因各各私眾私同分。非無定處自妄發生。生妄無因無可尋究。汝勗修行欲得菩提要除三惑。不盡三惑縱得神通。皆是世間有為功用。習氣不滅落於魔道。雖欲除妄倍加虛偽。如來說為可哀憐者。汝妄自造非菩提咎。作是說者名為正說。若他說者即魔王說。

佛陀嚴肅地說:「阿難,如果不能斷除這三種行為,每個人都會有自私的想法。因為這些自私的想法,就會形成群體的共同意識。這些意識雖然沒有固定的地方,但卻能夠自己產生出來。它們的出現沒有原因,也無法追究。」

佛陀勸告道:「所以,如果你想要修行,達到覺悟的境界,就必須去除這三種迷惑。如果不能完全去除,即使獲得了神通,那也只是世間的能力而已。如果習氣還在,你可能會落入魔道。即使你想要去除迷惑,反而會更加虛偽。佛陀說,這樣的人真是可憐啊。」

佛陀強調:「記住,這些迷惑是你自己造成的,不是覺悟的錯。我現在告訴你的,才是正確的說法。如果有人說了其他的,那就是魔王在說話。」

即時如來將罷法座。於師子床攬七寶機。迴紫金山再來憑倚。普告大眾及阿難言。汝等有學緣覺聲聞。今日迴心趣大菩提無上妙覺。吾今已說真修行法。汝猶未識修奢摩他毘婆舍那微細魔事。魔境現前汝不能識。洗心非正落於邪見。或汝陰魔或復天魔。或著鬼神或遭魑魅。心中不明認賊為子。又復於中得少為足。如第四禪無聞比丘妄言證聖。天報已畢衰相現前。謗阿羅漢身遭後有。墮阿鼻獄。汝應諦聽吾今為汝仔細分別。

這時,佛陀準備結束說法。他坐在寶座上,轉身靠在金色的靠背上,對所有人說:「你們這些修行者,今天已經決定要追求最高的覺悟了。我已經告訴你們真正的修行方法。但是你們可能還不知道,在修行中會遇到一些微妙的魔障。當這些魔障出現時,你們可能認不出來。如果心不清淨,就會落入邪見。」

佛陀警告說:「這些魔障可能來自你自己的心,也可能來自天上的魔,或者是鬼神和妖怪。如果你不清楚,可能會把壞人當成好人。有些人稍微有點成就就滿足了,就像四禪天的那些沒有智慧的修行者,妄稱自己已經成聖。當他們的福報用完時,就會墮落到地獄中。」

最後,佛陀溫和地說:「你們要仔細聽,我現在要詳細地為你們分別解說這些事情。」

阿難起立并其會中同有學者。歡喜頂禮伏聽慈誨。

阿難和其他正在學習的人站了起來,高興地向佛陀頂禮,準備聆聽佛陀的教導。

佛告阿難及諸大眾。汝等當知有漏世界十二類生。本覺妙明覺圓心體。與十方佛無二無別。由汝妄想迷理為咎癡愛發生。生發遍迷故有空性。化迷不息有世界生。則此十方微塵國土非無漏者。皆是迷頑妄想安立。當知虛空生汝心內。猶如片雲點太清裏。況諸世界在虛空耶。汝等一人發真歸元。此十方空皆悉銷殞。云何空中所有國土而不振裂。汝輩修禪飾三摩地。十方菩薩及諸無漏大阿羅漢。心精通[淴-心+目]當處湛然。一切魔王及與鬼神諸凡夫天。見其宮殿無故崩裂。大地振坼水陸飛騰。無不驚慴。凡夫昏暗不覺遷訛。彼等咸得五種神通唯除漏盡。戀此塵勞。如何令汝摧裂其處。是故神鬼及諸天魔魍魎妖精。於三昧時僉來惱汝。然彼諸魔雖有大怒。彼塵勞內汝妙覺中。如風吹光如刀斷水了不相觸。汝如沸浪彼如堅氷。煖氣漸隣不日銷殞。徒恃神力但為其客。成就破亂。由汝心中五陰主人。主人若迷客得其便。當處禪那覺悟無惑。則彼魔事無奈汝何。陰銷入明則彼群邪咸受幽氣。明能破暗近自銷殞。如何敢留擾亂禪定。若不明悟被陰所迷。則汝阿難必為魔子成就魔人。如摩登伽殊為眇劣。彼雖呪汝破佛律儀。八萬行中秖毀一戒。心清淨故尚未淪溺。此乃隳汝寶覺全身。如宰臣家忽逢籍沒。宛轉零落無可哀救。

佛陀對阿難和大家說:「你們要知道,在這個有煩惱的世界裡,所有的生命本來都有一個美妙明亮的覺悟心,這個心和諸佛是一樣的。但是因為你們的妄想,迷失了真理,產生了愛著,所以就有了空間的概念。因為這個迷失不斷擴大,所以就有了世界的產生。」

佛陀繼續說:「你們要明白,虛空其實是在你們的心裡的,就像是清澈的天空中的一朵小雲。更何況是在虛空中的世界呢?如果你們中有一個人真正回歸本源,這整個宇宙都會消失。」

佛陀解釋道:「當你們修行禪定時,所有的菩薩和阿羅漢都會感應到,他們的心會變得非常清澈。但是所有的魔王、鬼神和凡夫天人會看到他們的宮殿無緣無故地崩塌,大地裂開,水陸飛騰,都會感到非常驚恐。只有普通人因為愚昧無知,所以察覺不到這些變化。」

佛陀警告說:「這就是為什麼在你們修行時,各種鬼神和魔會來打擾你們。但是,這些魔雖然非常憤怒,他們在你們的覺悟心中就像是風吹光、刀切水一樣,根本無法影響到你們。你們就像是沸騰的水,而他們就像是堅冰,很快就會被融化。」

佛陀鼓勵道:「如果你們在修行時保持清醒,不被迷惑,那麼這些魔就無法對你們造成任何傷害。當你們的迷惑消除,進入光明時,這些邪魔都會消失。」

最後,佛陀嚴肅地說:「但是,如果你們不能明白這個道理,被迷惑所困,那麼阿難啊,你就可能會變成魔的兒子,成為魔的人。這比摩登伽女的事件還要嚴重得多。那時候她雖然用咒語讓你違反了佛陀的戒律,但你的心還是清淨的,所以並沒有墮落。但如果你被魔迷惑,那就會失去你的覺悟之身,就像是一個大臣的家突然被抄家一樣,無可救藥。」

阿難當知汝坐道場。銷落諸念其念若盡。則諸離念一切精明。動靜不移憶忘如一。當住此處入三摩提。如明目人處大幽暗。精性妙淨心未發光。此則名為色陰區宇。若目明朗十方洞開。無復幽黯名色陰盡。是人則能超越劫濁。觀其所由堅固妄想以為其本。

佛陀繼續對阿難說:「阿難,你要知道,當你坐在修行的地方,慢慢地讓所有的想法消失。當所有的想法都沒有了,你的心就會變得非常清明。無論是動還是靜,無論是記得還是忘記,都會變得一樣。這時候,你就進入了一種特殊的禪定狀態。」

佛陀用了一個比喻:「就像一個視力很好的人在黑暗中,雖然他的眼睛很好,但是因為周圍太黑了,所以還是看不見東西。這種狀態,我們叫做『色陰區宇』。」

「如果這個人的眼睛突然變得非常明亮,能夠看清楚十方,周圍不再黑暗,這就叫做『色陰盡』。這個人就能夠超越劫濁。我們要明白,這些都是因為我們堅固的錯誤想法造成的。」

阿難當在此中精研妙明四大不織。少選之間身能出礙。此名精明流溢前境。斯但功用暫得如是。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。若作聖解即受群邪。

佛陀接著警告說:「阿難,當你在修行中,可能會發現你的身體突然變得很輕,好像可以穿越牆壁。這只是因為你的心變得很清明,暫時出現的現象。這不是真正的成就,你不要以為自己成聖了。如果你認為自己成聖了,反而會招來邪魔。」

阿難復以此心精研妙明其身內徹。是人忽然於其身內拾出蟯蛔。身相宛然亦無傷毀。此名精明流溢形體。斯但精行暫得如是。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。若作聖解即受群邪。

佛陀繼續說:「還有,你可能會突然看到自己身體裡的蟲子,好像可以把它們拿出來,但身體卻沒有受傷。這也只是暫時的現象,不是真正的成就。你不要認為自己成聖了,否則也會招來邪魔。」

佛陀的語氣變得更加溫和:「阿難,這些都是在修行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情況。重要的是要保持清醒,不要被這些暫時的現象迷惑。真正的修行是要超越這些表面的現象,理解更深層的真理。」

又以此心內外精研。其時魂魄意志精神。除執受身餘皆涉入。若為賓主。忽於空中聞說法聲。或聞十方同敷密義。此名精魂遞相離合。成就善種暫得如是。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。若作聖解即受群邪。

佛陀繼續對阿難說:「阿難,當你繼續深入修行時,你可能會遇到更多奇妙的經驗。」

佛陀描述道:「有時候,你可能會突然在空中聽到有人在說法,或者聽到來自十方世界的深奧道理。這是因為你的精神和靈魂暫時分離又結合造成的。這只是暫時的現象,不是真正的成就。記住,不要認為自己成聖了,否則會招來邪魔。」

又以此心澄露皎徹內光發明。十方遍作閻浮檀色。一切種類化為如來。于時忽然見毘盧遮那踞天光臺。千佛圍繞百億國土。及與蓮華俱時出現。此名心魂靈悟所染。心光研明照諸世界。暫得如是非為聖證。不作聖心名善境界。若作聖解即受群邪。

接著,佛陀又說:「有時候,你可能會看到整個世界變成金黃色,所有的生物都變成佛陀的樣子。你甚至可能會看到毘盧遮那佛坐在天光寶座上,周圍有千佛環繞,百億國土和蓮花同時出現。這是因為你的心靈變得非常清明,能夠照亮各個世界。但是,這也只是暫時的現象,不是真正的成就。不要認為自己成聖了,否則會招來邪魔。」

又以此心精研妙明觀察不停。抑按降伏制止超越。於時忽然十方虛空。成七寶色或百寶色。同時遍滿不相留礙。青黃赤白各各純現。此名抑按功力踰分。暫得如是非為聖證。不作聖心名善境界。若作聖解即受群邪。

佛陀繼續解釋:「還有,當你繼續專心修行,控制自己的心時,你可能會突然看到整個虛空變成七寶或百寶的顏色。這些顏色可能會同時出現,互不干擾,非常純粹。這是因為你控制心靈的力量超過了一定程度。但是,這也只是暫時的現象,不是真正的成就。同樣,不要認為自己成聖了,否則會招來邪魔。」

佛陀的語氣變得更加溫和:「阿難,這些都是在修行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奇妙經驗。重要的是要保持清醒,不要被這些暫時的現象迷惑。真正的修行是要超越這些表面的現象,理解更深層的真理。」

佛陀總結道:「無論你遇到什麼樣奇妙的經驗,都要保持平常心。這些經驗只是修行路上的風景,不是終點。真正的成就是內心的清淨和智慧,而不是這些外在的現象。」

又以此心研究澄徹精光不亂。忽於夜合在暗室內。見種種物不殊白晝。而暗室物亦不除滅。此名心細密澄其見所視洞幽。暫得如是非為聖證。不作聖心名善境界。若作聖解即受群邪。

佛陀繼續對阿難說:「阿難,在修行的過程中,你可能還會遇到更多奇妙的經驗。」

佛陀描述道:「有時候,你可能會發現,即使在漆黑的房間裡,你也能看到各種東西,就像在白天一樣清楚。這是因為你的心變得非常細膩和清澈,能夠看透黑暗。但是,這也只是暫時的現象,不是真正的成就。記住,不要認為自己成聖了,否則會招來邪魔。」

又以此心圓入虛融。四肢忽然同於草木。火燒刀斫曾無所覺。又則火光不能燒爇。縱割其肉猶如削木。此名塵併排四大性一向入純。暫得如是非為聖證。不作聖心名善境界。若作聖解即受群邪。

接著,佛陀又說:「有時候,你可能會感覺自己的身體變得像草木一樣。即使有火燒或刀砍,你也感覺不到疼痛。火焰甚至無法燒到你,切割你的肉就像切割木頭一樣。這是因為你的身體暫時進入了一種特殊的狀態。但是,這也只是暫時的現象,不是真正的成就。不要認為自己成聖了,否則會招來邪魔。」

又以此心成就清淨。淨心功極忽見大地。十方山河皆成佛國。具足七寶光明遍滿。又見恒沙諸佛如來。遍滿空界樓殿華麗。下見地獄上觀天宮得無障礙。此名欣厭凝想日深想久化成。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。若作聖解即受群邪。

佛陀繼續解釋:「還有,當你的心變得非常清淨時,你可能會突然看到整個世界變成佛國,到處都是七寶光明。你可能會看到無數的佛陀充滿整個空間,宮殿華麗。你甚至可能會同時看到地獄和天堂,沒有任何障礙。這是因為你長時間專注於某些想法,最後這些想法變成了你看到的景象。但是,這也只是暫時的現象,不是真正的成就。同樣,不要認為自己成聖了,否則會招來邪魔。」

佛陀的語氣變得更加溫和:「阿難,這些都是在修行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奇妙經驗。重要的是要保持清醒,不要被這些暫時的現象迷惑。真正的修行是要超越這些表面的現象,理解更深層的真理。」

佛陀總結道:「無論你遇到什麼樣奇妙的經驗,都要保持平常心。這些經驗只是修行路上的風景,不是終點。真正的成就是內心的清淨和智慧,而不是這些外在的現象。要記住,這些都只是暫時的境界,不要執著於它們。」

又以此心研究深遠。忽於中夜遙見遠方。市井街巷親族眷屬或聞其語。此名迫心逼極飛出故多隔見。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。若作聖解即受群邪。

佛陀繼續對阿難說:「阿難,在修行的過程中,你可能還會遇到更多奇特的經驗。」

佛陀描述道:「有時候,你可能會在深夜突然看到遠方的街道和市場,甚至看到你的親戚朋友,還能聽到他們說話。這是因為你的心靈被逼到了極限,所以能夠『飛出』看到遙遠的地方。但是,這也只是暫時的現象,不是真正的成就。記住,不要認為自己成聖了,否則會招來邪魔。」

又以此心研究精極。見善知識形體變移。少選無端種種遷改。此名邪心含受魑魅。或遭天魔入其心腹。無端說法通達妙義。非為聖證不作聖心魔事銷歇。若作聖解即受群邪。

接著,佛陀又說:「有時候,你可能會看到你敬重的佛陀的樣子不斷變化,短時間內變成不同的模樣。這可能是因為有邪惡的鬼怪或天魔進入了你的心裡。他們可能會讓你突然能說出很深奧的道理。但是,這也不是真正的成就。如果你認為自己成聖了,就會招來更多的邪魔。」

阿難,如是十種禪那現境。皆是色陰用心交互故現斯事。眾生頑迷不自忖量。逢此因緣迷不自識謂言登聖。大妄語成墮無間獄。汝等當依如來滅後。於未法中宣示斯義。無令天魔得其方便。保持覆護成無上道。

佛陀的語氣變得更加嚴肅:「阿難,我剛才說的這十種修行中可能遇到的奇特現象,都是因為你的心和物質世界互相影響而產生的。很多人因為不夠聰明,遇到這些情況就以為自己成聖了。這是一個很大的謊言,會讓他們墮入地獄。」

最後,佛陀叮囑道:「阿難,在我離開這個世界之後,你們要在未來把這些道理告訴大家。不要讓邪魔有機會迷惑人。要保護大家,幫助他們走上正確的修行道路。」

佛陀總結道:「修行的路上會遇到很多奇妙的經驗,但我們要保持清醒,不要被這些現象迷惑。真正的修行是要超越這些表面的現象,理解更深層的真理。無論遇到什麼,都要保持平常心,不要執著於這些暫時的經驗。」

阿難,彼善男子。修三摩提奢摩他中。色陰盡者見諸佛心。如明鏡中顯現其像。若有所得而未能用。猶如魘人手足宛然見聞不惑。心觸客邪而不能動。此則。名為受陰區宇。若魘咎歇其心離身。返觀其面去住自由。無復留礙名受陰盡。是人則能超越見濁。觀其所由虛明妄想以為其本。

佛陀繼續對阿難說:「阿難,當一個好心的修行者在修習禪定時,如果他超越了物質世界的束縛,他可能會看到諸佛的心,就像在明鏡中看到影像一樣清楚。但是,他雖然看到了,卻還不能自如地運用這種能力。就像一個被魘住的人,雖然手腳都能動,能看能聽,但是卻無法控制自己的身體。這種狀態,我們稱之為『受陰區宇』。」

佛陀接著解釋:「如果這種被魘住的狀態消失了,他的心就能離開身體,自由地觀察自己,來去自如,沒有任何阻礙。這就是『受陰盡』的狀態。這時,他就能超越見濁,理解到這一切都是源於虛幻的明亮妄想。」

阿難,彼善男子。當在此中得大光耀。其心發明內抑過分。忽於其處發無窮悲。如是乃至觀見蚊虻猶如赤子。心生憐愍不覺流淚。此名功用抑摧過越。悟則無咎非為聖證。覺了不迷久自銷歇。若作聖解則有悲魔入其心府。見人則悲啼泣無限。失於正受當從淪墜。

佛陀繼續說:「在這個階段,這個修行者可能會突然感到無比的悲傷,甚至看到蚊子蒼蠅都會覺得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樣,忍不住流淚。這是因為他過分壓抑自己的情感導致的。如果他能意識到這一點,就不會有問題。但如果他認為這是成聖的表現,就會有悲傷的魔鬼進入他的心裡,讓他見人就哭,無法控制。這樣就會失去正確的修行狀態,墮落下去。」

阿難,又彼定中諸善男子。見色陰銷受陰明白。勝相現前感激過分。忽於其中生無限勇。其心猛利志齊諸佛。謂三僧祇一念能越。此名功用凌率過越。悟則無咎非為聖證。覺了不迷久自銷歇。若作聖解則有狂魔入其心腑。見人則誇我慢無比。其心乃至上不見佛。下不見人。失於正受當從淪墜。

佛陀又說:「有些修行者在這個階段可能會突然感到無比的勇氣,覺得自己和佛一樣偉大,認為可以在一念之間超越需要三大阿僧祇劫才能完成的修行。這是因為他們過於自負。如果他們能意識到這一點,就不會有問題。但如果他們認為這是成聖的表現,就會有狂妄的魔鬼進入他們的心裡,讓他們變得非常驕傲,目中無人,甚至不把佛放在眼裡。這樣也會失去正確的修行狀態,墮落下去。」

佛陀總結道:「阿難,修行的路上會遇到很多奇妙的經驗和強烈的情感。重要的是要保持清醒,不要被這些現象迷惑。無論遇到什麼,都要保持平常心,不要認為自己已經成聖了。只有這樣,才能真正前進在正確的修行道路上。」

又彼定中諸善男子。見色陰銷受陰明白。前無新證歸失故居。智力衰微入中墮地逈無所見。心中忽然生大枯渴。於一切時沈憶不散。將此以為勤精進相。此名修心無慧自失。悟則無咎非為聖證。若作聖解則有憶魔入其心腑。旦夕撮心懸在一處。失於正受當從淪墜。

佛陀繼續對阿難說:「阿難,在修行的過程中,還有一些其他的情況可能會發生。」

佛陀描述道:「有些修行者在超越了物質世界的束縛後,可能會感到迷失。他們既沒有新的進展,又失去了原來的狀態。這時,他們可能會突然感到非常渴望,總是沉浸在回憶中。他們可能會誤以為這是精進修行的表現。但如果他們認為這是成聖的表現,就會有『憶魔』進入他們的心裡,讓他們日夜都專注於一件事,無法自拔。這樣就會失去正確的修行狀態。」

又彼定中諸善男子。見色陰銷受陰明白。慧力過定失於猛利。以諸勝性懷於心中。自心已疑是盧舍那。得少為足。此名用心亡失恒審溺於知見。悟則無咎非為聖證。若作聖解則有下劣。易知足魔入其心腑。見人自言我得無上第一義諦。失於正受當從淪墜。

接著,佛陀又說:「有些修行者可能會因為智慧超過了定力,變得太過自負。他們可能會認為自己已經成為盧舍那佛,得到一點成就就滿足了。如果他們認為這是成聖的表現,就會有『易知足魔』進入他們的心裡,讓他們自以為已經得到了最高的真理。這樣也會失去正確的修行狀態。」

又彼定中諸善男子。見色陰銷受陰明白。新證未獲故心已亡。歷覽二際自生艱險。於心忽然生無盡憂。如坐鐵床如飲毒藥。心不欲活常求於人。令害其命早取解脫。此名修行失於方便。悟則無咎非為聖證。若作聖解則有一分常憂愁魔入其心腑。手執刀劍自割其肉。欣其捨壽或常憂愁。走入山林不耐見人。失於正受當從淪墜。

佛陀繼續說:「還有一些修行者可能會突然感到無盡的憂愁,覺得生活如同坐在鐵床上或喝毒藥一樣痛苦。他們可能會不想活下去,甚至希望有人能結束他們的生命。如果他們認為這是成聖的表現,就會有『常憂愁魔』進入他們的心裡,讓他們自殘或逃避人群。這樣同樣會失去正確的修行狀態。」

又彼定中諸善男子。見色陰銷受陰明白。處清淨中心安隱後。忽然自有無限喜生。心中歡悅不能自止。此名輕安無慧自禁。悟則無咎非為聖證。若作聖解則有一分好喜樂魔入其心腑。見人則笑於衢路傍自歌自舞。自謂已得無礙解脫。失於正受當從淪墜。

佛陀繼續對阿難說:「阿難,在修行的過程中,還有一些其他的情況可能會發生。」

佛陀描述道:「有些修行者在達到一個清淨安穩的狀態後,可能會突然感到無限的喜悅,控制不住自己的歡樂。這種狀態如果被誤認為是成聖的表現,就會有『好喜樂魔』進入他們的心裡,讓他們在街上自唱自跳,以為自己已經得到解脫。這樣就會失去正確的修行狀態。」

又彼定中諸善男子。見色陰銷受陰明白。自謂已足。忽有無端大我慢起。如是乃至慢與過慢。及慢過慢或增上慢。或卑劣慢一時俱發。心中尚輕十方如來。何況下位聲聞緣覺。此名見勝無慧自救。悟則無咎非為聖證。若作聖解則有一分大我慢魔入其心腑。不禮塔廟摧毀經像。謂檀越言。此是金銅或是土木。經是樹葉或是疊花。肉身真常不自恭敬。却崇土木實為顛倒。其深信者從其毀碎埋棄地中。疑誤眾生入無間獄。失於正受當從淪墜。

有一群修行者在修行中取得了一些進展。他們覺得自己的心靈變得更加清明,對世界的感受也更加敏銳。這些成就讓他們感到非常自豪。

然而,驕傲的情緒開始在他們心中滋長。有些人開始認為自己比其他人更優秀,有些則覺得自己已經超越了所有人。這種驕傲變得越來越強烈,直到他們開始看不起周圍的所有人,甚至連最受尊敬的佛陀也不放在眼裡。

佛陀看到這種情況,告誡他們說:「這種驕傲是危險的。如果你們能意識到這一點並改正,那還不算太晚。但如果你們繼續沉溺其中,認為自己已經成為聖人,那麼你們的心靈就會被邪惡所佔據。」

不幸的是,有些人並沒有聽從佛陀的勸告。他們的驕傲變得如此極端,以至於開始不尊重佛教的聖物。他們對信徒說:「那些佛像只是金屬或木頭做的,經書不過是樹葉或布料。為什麼要崇拜這些東西呢?我們自己才是真正值得尊敬的。」

一些信徒被他們的話誤導,開始破壞佛像和經書,甚至將它們埋在地下。這種行為不僅傷害了他們自己,也誤導了其他人,讓許多人走上了錯誤的道路。

佛陀嘆息道:「這些人因為驕傲而迷失了正確的修行之路。如果他們繼續這樣下去,終將遭受巨大的痛苦和懲罰。」

又彼定中諸善男子。見色陰銷受陰明白。於精明中圓悟精理得大隨順。其心忽生無量輕安。己言成聖得大自在。此名因慧獲諸輕清。悟則無咎非為聖證。若作聖解則有一分好清輕魔入其心腑。自謂滿足更不求進。此等多作無聞比丘。疑謗後生墮阿鼻獄。失於正受當從淪墜。

有一群修行者努力不懈地追求心靈的提升。經過長時間的修行,他們終於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。他們感覺自己的心靈變得更加清明,對世界的理解也更加深刻。

這種新的體驗讓他們感到無比輕鬆和愉悅。他們的心中充滿了喜悅,彷彿一切煩惱都煙消雲散。有一位修行者興奮地對其他人說:「我終於明白了!我感覺自己已經成為聖人了!我現在可以隨心所欲地做任何事情!」

然而,佛陀聽到這番話後,搖了搖頭,溫和地說:「這種輕鬆愉悅的感覺確實是修行的一種進步,但它並不意味著你已經成為聖人。如果你把這種狀態誤認為最終的目標,那麼你可能會陷入一種危險的自滿中。」

不幸的是,有些修行者沒有聽從佛陀的忠告。他們認為自己已經達到了最高境界,不需要再繼續努力。他們開始自滿,停止了進一步的學習和修行。

這些人中,有些甚至變得傲慢,看不起其他正在努力修行的人。他們說:「我們已經完全開悟了,不需要再學習任何東西。那些還在苦苦修行的人根本不懂真正的智慧。」

佛陀嘆息道:「這些人因為一時的進步而自滿,停止了前進。他們不僅阻礙了自己的進步,還可能誤導他人。如果他們繼續這樣下去,終將失去所有的成果,甚至可能遭受嚴重的後果。」

又彼定中諸善男子。見色陰銷受陰明白。於明悟中得虛明性。其中忽然歸向永滅。撥無因果一向入空。空心現前。乃至心生長斷滅解。悟則無咎非為聖證。若作聖解則有空魔入其心腑。乃謗持戒名為小乘。菩薩悟空有何持犯。其人常於信心檀越。飲酒噉肉廣行婬穢。因魔力故攝其前人不生疑謗。鬼心久入或食屎尿。與酒肉等一種俱空。破佛律儀誤入人罪。失於正受當從淪墜。

在禪定中,那些善良的修行者們看到色陰消失,受陰變得清晰。他們在明悟中感受到一種虛幻而明亮的本性。突然間,他們可能會傾向於永恆的虛無,否定因果,一心只想進入空無。當空虛的心態出現時,他們甚至可能產生長期的斷滅之見。如果他們能意識到這只是修行過程中的一種現象,就不會有問題。

這並不是證得聖果的表現。但如果誤以為這是證得聖果,就會有「空魔」進入他們的內心。他們可能會開始詆毀持戒,說那只是小乘的做法。

他們會說:「菩薩已經悟到空性,還有什麼好持戒違戒的?」這些人常常在虔誠的信徒面前飲酒吃肉,肆意行淫。

由於魔力的緣故,他們能夠迷惑他人,使人不生疑惑或譭謗。魔心長久侵入後,他們可能會吃糞便喝尿液,認為這和酒肉一樣都是空無的。他們破壞佛陀制定的戒律,誤導他人犯罪。這樣就會失去正確的修行狀態,可能會墮落。

又彼定中諸善男子。見色陰銷受陰明白。味其虛明深入心骨。其心忽有無限愛生。愛極發狂便為貪欲。此名定境安順入心。無慧自持誤入諸欲。悟則無咎非為聖證。若作聖解則有欲魔入其心腑。一向說欲為菩提道。化諸白衣平等行欲。其行婬者名持法子。神鬼力故於末世中。攝其凡愚其數至百。如是乃至一百二百。或五六百多滿千萬。魔心生厭離其身體。威德既無陷於王難。疑誤眾生入無間獄。失於正受當從淪墜。

接著,那些善良的修行者在禪定中看到色陰消失,受陰變得清晰。他們沉浸在那種虛幻而明亮的感覺中,深入骨髓。突然間,他們的心中可能會生出無限的愛。這種愛到了極點就會變成瘋狂,成為貪欲。這種情況叫做「定境安順入心」。如果沒有智慧來控制自己,就會誤入各種欲望中。

如果他們能意識到這只是修行過程中的一種現象,就不會有問題。這並不是證得聖果的表現。但如果誤以為這是證得聖果,就會有「欲魔」進入他們的內心。他們會一味地宣稱欲望就是菩提道,教導在家居士平等地行淫。

他們稱那些行淫的人為「持法子」。由於神通鬼力的緣故,在末法時期,他們能夠吸引很多愚昧的人,數量可能達到一百、兩百,甚至五六百、上千上萬。

當魔心厭倦了,離開他們的身體,他們失去了威德,就會陷入牢獄之災。他們誤導眾生,使其墮入無間地獄,自己也失去正確的修行狀態,可能會墮落。

阿難,如是十種禪那現境。皆是受陰用心交互故現斯事。眾生頑迷不自忖量。逢此因緣迷不自識。謂言登聖。大妄語成墮無間獄。汝等亦當將如來語。於我滅後傳示末法。遍令眾生開悟斯義。無令天魔得其方便。保持覆護成無上道。

阿難啊,這十種禪定中出現的境界,都是因為受陰和心識相互作用而產生的。愚昧的眾生不懂得自我反省,遇到這些情況時不能識破,反而自以為證得聖果。這就犯下了大妄語的重罪,會墮入無間地獄。

你們要記住佛陀的教導,在我槃涅之後,要在末法時期廣泛傳播這些道理。讓所有眾生都能理解這些真義,不要讓邪魔有機可乘。要保護和維護這無上的修行之道。

阿難,彼善男子。修三摩提受陰盡者。雖未漏盡心離其形。如鳥出籠已能成就。從是凡身上歷菩薩六十聖位。得意生身隨往無礙。譬如有人熟寐寱言。是人雖則無別所知。其言已成音韻倫次。令不寐者咸悟其語。此則名為想陰區宇。若動念盡浮想銷除。於覺明心如去塵垢。一倫死生首尾圓照名想陰盡。是人則能超煩惱濁。觀其所由融通妄想以為其本。

阿難啊,那位善良的修行者,如果修行到受陰消除的階段,雖然還沒有完全斷除煩惱,但他的心已經能夠離開身體了。就像鳥兒飛出籠子一樣自在。從這個凡人的身體開始,他可以經歷菩薩修行的六十個聖位。他能夠獲得意生身,隨意往來無有阻礙。

這就像一個人在熟睡中說夢話。雖然他本人並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,但他的話語已經有了音調和條理,讓清醒的人能夠聽懂。這種狀態就叫做「想陰區宇」。

如果能夠停止所有的念頭,消除浮動的妄想,覺悟的心就會像擦去灰塵一樣清淨。能夠圓滿地觀照生死的開始和結束,這就叫做「想陰盡」。這個人就能超越煩惱濁,觀察到煩惱的根源是融通的妄想。

阿難,彼善男子,受陰虛妙不遭邪慮。圓定發明三摩地中,心愛圓明銳其精思貪求善巧。爾時天魔候得其便,飛精附人口說經法。其人不覺是其魔著,自言謂得無上涅槃。來彼求巧善男子處敷座說法,其形斯須或作比丘,令彼人見或為帝釋,或為婦女或比丘尼,或寢暗室身有光明。是人愚迷惑為菩薩,信其教化搖蕩其心,破佛律儀潛行貪欲。口中好言災祥變異,或言如來某處出世,或言劫火或說刀兵,恐怖於人令其家資無故耗散。此名怪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,厭足心生去彼人體,弟子與師俱陷王難。汝當先覺不入輪迴,迷惑不知墮無間獄。

接著,阿難啊,那位善良的修行者,當他的受陰變得虛幻微妙,沒有遇到邪惡的想法。在圓滿的禪定中,他的三摩地(定力)開始顯現。

他的心喜愛這種圓滿明亮的狀態,銳意追求,渴望獲得更高深的智慧。就在這時,天魔找到了機會。魔鬼附在某人身上,通過那人的口說法。那個修行者沒有察覺到這是魔鬼作祟,反而自以為得到了無上涅槃。

魔鬼來到那個渴求智慧的修行者那裡,鋪設座位說法。他能夠瞬間變化形象,有時變成比丘,有時變成帝釋天,有時變成婦女或比丘尼,有時在黑暗的房間裡全身發光。

那個愚昧的修行者誤以為這是菩薩,相信他的教化,心志動搖。他開始破壞佛陀的戒律,暗中行淫。那個被魔附身的人喜歡談論災禍和祥瑞的變化,或者說某處有佛陀出世,或者預言將有劫火或戰爭,恐嚇他人,讓人家財莫名耗散。這種情況叫做「怪鬼年老成魔」,他們會擾亂修行者。

當魔鬼厭倦了,離開那人的身體,弟子和佛陀都會陷入牢獄之災。

阿難啊,你應該提前警覺,不要墮入輪迴。如果迷惑不知,就會墮入無間地獄。

阿難,又善男子,受陰虛妙不遭邪慮。圓定發明三摩地中,心愛遊蕩飛其精思貪求經歷。爾時天魔候得其便,飛精附人口說經法。其人亦不覺知魔著,亦言自得無上涅槃。來彼求遊善男子處,敷座說法自形無變。其聽法者忽自見身坐寶蓮華,全體化成紫金光聚,一眾聽人各各如是得未曾有。是人愚迷惑為菩薩,婬逸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。口中好言諸佛應世,某處某人當是某佛化身來此,某人即是某菩薩等來化人間。其人見故心生傾渴,邪見密興種智銷滅。此名[魅-未+夭]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,厭足心生去彼人體,弟子與師俱陷王難。汝當先覺不入輪迴,迷惑不知墮無間獄。

阿難啊,那位善良的修行者,當他的受陰變得虛幻微妙,沒有遇到邪惡的想法。在圓滿的禪定中,他的三摩地(定力)開始顯現。這時,他的心喜愛遊蕩,精神飛揚,渴望經歷各種事物。

就在這時,天魔找到了機會。魔鬼附在某人身上,通過那人的口說法。那個被附身的人也沒有察覺到自己被魔附身,同樣自稱得到了無上涅槃。

魔鬼來到那個渴望遊歷的修行者那裡,鋪設座位說法。這次,魔鬼自己的形象沒有變化。但是,聽法的人突然看見自己坐在寶蓮花上,全身化作紫金色的光芒。

在場的每個聽眾都有這種前所未有的體驗。那個愚昧的修行者誤以為這是菩薩,心中產生了貪婪和放縱的想法。他開始破壞佛陀的戒律,暗中行淫。

那個被魔附身的人喜歡說:「很多佛都應世了。某個地方的某個人就是某位佛的化身來到這裡。某個人就是某位菩薩來到人間教化眾生。」

聽到這些話的人心生嚮往,邪見暗中興起,正確的智慧卻消失了。這種情況叫做「魅鬼年老成魔」,他們會擾亂修行者。

當魔鬼厭倦了,離開那人的身體,弟子和佛陀都會陷入牢獄之災。

阿難啊,你應該提前警覺,不要墮入輪迴。如果迷惑不知,就會墮入無間地獄。

又善男子,受陰虛妙不遭邪慮。圓定發明三摩地中,心愛綿[淴-心+目]澄其精思貪求契合。爾時天魔候得其便,飛精附人口說經法。其人實不覺知魔著,亦言自得無上涅槃。來彼求合善男子處敷座說法,其形及彼聽法之人,外無遷變。令其聽者未聞法前心自開悟,念念移易或得宿命,或有他心,或見地獄,或知人間好惡諸事,或口說偈或自誦經,各各歡喜得未曾有。是人愚迷惑為菩薩,綿愛其心,破佛律儀潛行貪欲。口中好言佛有大小,某佛先佛某佛後佛,其中亦有真佛假佛,男佛女佛,菩薩亦然。其人見故洗滌本心易入邪悟。此名魅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,厭足心生去彼人體,弟子與師俱陷王難。汝當先覺不入輪迴,迷惑不知墮無間獄。

阿難啊,那位善良的修行者,當他的受陰變得虛幻微妙,沒有遇到邪惡的想法。在圓滿的禪定中,他的三摩地(定力)開始顯現。這時,他的心喜愛柔和寧靜的狀態,專注地思考,渴望與真理契合。

就在這時,天魔找到了機會。魔鬼附在某人身上,通過那人的口說法。那個被附身的人也沒有察覺到自己被魔附身,同樣自稱得到了無上涅槃。魔鬼來到那個渴望契合真理的修行者那裡,鋪設座位說法。這次,魔鬼自己的形象和聽法的人外表都沒有變化。

但是,讓聽法的人在聽法之前就心開悟了。他們的想法不斷變化,有的人突然記起了前世的事,有的人能夠讀懂他人的心思,有的人能夠看見地獄,有的人知道人間的各種好事壞事,有的人能夠自然地說出偈語,有的人能夠自己背誦經文。每個人都感到非常歡喜,覺得這是前所未有的體驗。

那個愚昧的修行者誤以為這是菩薩,心中充滿柔和的愛戀。他開始破壞佛陀的戒律,暗中行淫。

那個被魔附身的人喜歡說:「佛有大小之分。某個佛是先佛,某個佛是後佛。其中有真佛,也有假佛。有男佛,也有女佛。菩薩也是如此。」

聽到這些話的人,原本的正信被洗去,很容易就陷入了邪見。這種情況叫做「魅鬼年老成魔」,他們會擾亂修行者。

當魔鬼厭倦了,離開那人的身體,弟子和佛陀都會陷入牢獄之災。

阿難啊,你應該提前警覺,不要墮入輪迴。如果迷惑不知,就會墮入無間地獄。

又善男子,受陰虛妙不遭邪慮。圓定發明三摩地中,心愛根本窮覽物化性之終始,精爽其心貪求辯析。爾時天魔候得其便,飛精附人口說經法。其人先不覺知魔著,亦言自得無上涅槃。來彼求元善男子處敷座說法,身有威神摧伏求者,令其座下雖未聞法自然心伏。是諸人等將佛涅槃菩提法身,即是現前我肉身上,父父子子遞代相生,即是法身常住不絕。都指現在即為佛國,無別淨居及金色相。其人信受忘失先心,身命歸依得未曾有。是等愚迷惑為菩薩,推究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。口中好言眼耳鼻舌皆為淨土,男女二根即是菩提涅槃真處。彼無知者信是穢言。此名蠱毒魘勝惡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,厭足心生去彼人體,弟子與師俱陷王難。汝當先覺不入輪迴,迷惑不知墮無間獄。

阿難啊,那位善良的修行者,當他的受陰變得虛幻微妙,沒有遇到邪惡的想法。在圓滿的禪定中,他的三摩地(定力)開始顯現。這時,他的心喜愛探索根本,想要徹底了解萬物變化的本質和過程,他的精神變得敏銳,渴望能夠辯析一切。

就在這時,天魔找到了機會。魔鬼附在某人身上,通過那人的口說法。那個被附身的人一開始沒有察覺到自己被魔附身,同樣自稱得到了無上涅槃。魔鬼來到那個渴望探索根本的修行者那裡,鋪設座位說法。這次,魔鬼身上散發出一種威嚴的氣息,能夠壓制那些求法的人。讓那些坐在下面的人即使還沒聽到法,心裡就已經臣服了。

那個被魔附身的人會這樣說:「佛的涅槃、菩提、法身,就是現在我這個肉身。父親生子,子再生孫,一代接一代,這就是法身常住不滅的意思。我們現在所在的地方就是佛國,沒有什麼特別的淨土,也沒有金色的相好。」

那些人信以為真,忘記了自己原本的修行初心,把身命都交給了魔鬼,覺得這是前所未有的體驗。這些愚昧的人誤以為這是菩薩,深入地推究這種邪說。他們開始破壞佛陀的戒律,暗中行淫。

那個被魔附身的人喜歡說:「眼耳鼻舌都是淨土,男女的生殖器就是菩提涅槃的真實之處。」

那些無知的人相信了這些污穢的話。這種情況叫做「蠱毒魘勝惡鬼年老成魔」,他們會擾亂修行者。

當魔鬼厭倦了,離開那人的身體,弟子和佛陀都會陷入牢獄之災。

阿難啊,你應該提前警覺,不要墮入輪迴。如果迷惑不知,就會墮入無間地獄。

又善男子,受陰虛妙不遭邪慮。圓定發明三摩地中,心愛懸應周流精研貪求冥感。爾時天魔候得其便,飛精附人口說經法。其人元不覺知魔著,亦言自得無上涅槃。來彼求應善男子處敷座說法,能令聽眾暫見其身如百千歲,心生愛染不能捨離,身為奴僕四事供養不覺疲勞。各各令其座下人心,知是先師本善知識別生法愛,粘如膠漆得未曾有。是人愚迷惑為菩薩,親近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。口中好言我於前世,於某生中先度某人,當時是我妻妾兄弟,今來相度與汝相隨,歸某世界供養某佛。或言別有大光明天佛於中住,一切如來所休居地。彼無知者信是虛誑遺失本心。此名厲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,厭足心生去彼人體,弟子與師俱陷王難。汝當先覺不入輪迴,迷惑不知墮無間獄。

阿難啊,那位善良的修行者,當他的受陰變得虛幻微妙,沒有遇到邪惡的想法。在圓滿的禪定中,他的三摩地(定力)開始顯現。這時,他的心喜愛神通感應,想要深入研究,渴望能夠與冥冥中的力量產生感應。

就在這時,天魔找到了機會。魔鬼附在某人身上,通過那人的口說法。那個被附身的人從一開始就沒有察覺到自己被魔附身,同樣自稱得到了無上涅槃。魔鬼來到那個渴望神通感應的修行者那裡,鋪設座位說法。這次,魔鬼能夠讓聽眾暫時看到自己的身體像是活了幾百上千歲那麼久。聽眾們對他產生了愛戀之情,無法離開,甘願成為他的奴僕,供養他衣食住行,毫不覺得疲勞。

魔鬼還能讓每個聽眾都覺得:「這是我前世的佛陀,是我的善知識。」於是對他生出特別的法愛,黏著得像膠水一樣,覺得這是前所未有的體驗。

那些愚昧的人誤以為這是菩薩,親近地追隨他。他們開始破壞佛陀的戒律,暗中行淫。

那個被魔附身的人喜歡說:「我在前世,在某一世中曾經度化過某人。那時候,那個人是我的妻子、小妾或兄弟。現在我來度化你,你跟著我一起去某個世界供養某位佛吧。」

或者他會說:「還有一個叫大光明天的地方,那裡有佛住在那兒。那是所有如來佛休息的地方。」那些無知的人相信了這些虛假的話,失去了原本的修行初心。這種情況叫做「厲鬼年老成魔」,他們會擾亂修行者。

當魔鬼厭倦了,離開那人的身體,弟子和佛陀都會陷入牢獄之災。

阿難啊,你應該提前警覺,不要墮入輪迴。如果迷惑不知,就會墮入無間地獄。

又善男子,受陰虛妙不遭邪慮。圓定發明三摩地中,心愛深入克己辛勤,樂處陰寂貪求靜謐。爾時天魔候得其便,飛精附人口說經法。其人本不覺知魔著,亦言自得無上涅槃。來彼求陰善男子處敷座說法,令其聽人各知本業。或於其處語一人言:「汝今未死已作畜生。」勅使一人於後踏尾,頓令其人起不能得。於是一眾傾心欽伏,有人起心已知其肇。佛律儀外重加精苦,誹謗比丘罵詈徒眾,訐露人事不避譏嫌。口中好言未然禍福,及至其時毫髮無失。此大力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,厭足心生去彼人體,弟子與師多陷王難。汝當先覺不入輪迴,迷惑不知墮無間獄。

阿難啊,那位善良的修行者,當他的受陰變得虛幻微妙,沒有遇到邪惡的想法。在圓滿的禪定中,他的三摩地(定力)開始顯現。這時,他的心喜愛深入克制自己,勤奮修行,喜歡處在寂靜的環境中,渴望獲得寧靜。

就在這時,天魔找到了機會。魔鬼附在某人身上,通過那人的口說法。那個被附身的人從一開始就沒有察覺到自己被魔附身,同樣自稱得到了無上涅槃。魔鬼來到那個渴望寧靜的修行者那裡,鋪設座位說法。這次,魔鬼能夠讓每個聽眾都知道自己前世的職業。

他可能會對其中一個人說:「你現在雖然還沒死,但已經變成畜生了。」然後他命令另一個人踩那人的尾巴,那個被說成畜生的人突然就站不起來了。看到這種情況,所有人都對魔鬼心服口服。有些人心裡想什麼,魔鬼一下子就知道了。那些追隨魔鬼的人,除了遵守佛陀的戒律外,還會額外增加很多苦行。他們會誹謗其他比丘,辱罵同修,到處揭露別人的隱私,不怕別人的批評。

那個被魔附身的人喜歡預言未來的禍福,每次預言都分毫不差。這種情況叫做「大力鬼年老成魔」,他們會擾亂修行者。

當魔鬼厭倦了,離開那人的身體,弟子和佛陀大多會陷入牢獄之災。

阿難啊,你應該提前警覺,不要墮入輪迴。如果迷惑不知,就會墮入無間地獄。

又善男子,受陰虛妙不遭邪慮。圓定發明三摩地中,心愛知見勤苦研尋貪求宿命。爾時天魔候得其便,飛精附人口說經法。其人殊不覺知魔著,亦言自得無上涅槃。來彼求知善男子處敷座說法,是人無端於說法處得大寶珠。其魔或時化為畜生,口銜其珠及雜珍寶,簡策符牘諸奇異物,先授彼人後著其體。或誘聽人藏於地下,有明月珠照耀其處,是諸聽者得未曾有。多食藥草不飡嘉膳,或時日飡一麻一麥,其形肥充魔力持故。誹謗比丘罵詈徒眾不避譏嫌,口中好言他方寶藏,十方聖賢潛匿之處,隨其後者往往見有奇異之人。此名山林土地城隍川嶽鬼神年老成魔,或有宣婬破佛戒律,與承事者潛行五欲,或有精進純食草木,無定行事惱亂彼人。厭足心生去彼人體,弟子與師多陷王難。汝當先覺不入輪迴,迷惑不知墮無間獄。

阿難啊,那位善良的修行者,當他的受陰變得虛幻微妙,沒有遇到邪惡的想法。在圓滿的禪定中,他的三摩地(定力)開始顯現。這時,他的心喜愛獲得知識,勤奮苦讀,渴望了解前世的事情。

就在這時,天魔找到了機會。魔鬼附在某人身上,通過那人的口說法。那個被附身的人完全沒有察覺到自己被魔附身,同樣自稱得到了無上涅槃。魔鬼來到那個渴望知識的修行者那裡,鋪設座位說法。

這次,那個人會在說法的地方無緣無故地得到一顆大寶珠。有時候,魔鬼會變成動物的樣子,口中銜著寶珠和其他珍寶,還有一些竹簡、符咒等奇怪的東西。魔鬼先把這些東西給那個人,然後附在他身上。或者,魔鬼會誘導聽眾把東西藏在地下,然後用一顆明月珠照亮那個地方。聽眾們都覺得這是前所未有的奇妙體驗。

那些追隨魔鬼的人會吃很多藥草,不吃正常的食物。有時候一天只吃一粒麻子或一粒麥子,但因為有魔力支撐,他們的身體反而變得肥胖健康。他們會誹謗其他比丘,辱罵同修,不怕別人的批評。

那個被魔附身的人喜歡說:「在某某地方有寶藏,十方的聖賢都藏在那裡。」跟隨他的人常常會看到一些奇怪的人。這種情況叫做「山林土地城隍川嶽鬼神年老成魔」。有些魔鬼會鼓勵人們行淫,破壞佛陀的戒律,暗中與信徒行淫。有些魔鬼會鼓勵人們精進修行,只吃草木,但行為沒有規矩,擾亂修行者。

當魔鬼厭倦了,離開那人的身體,弟子和佛陀大多會陷入牢獄之災。

阿難啊,你應該提前警覺,不要墮入輪迴。如果迷惑不知,就會墮入無間地獄。

又善男子,受陰虛妙不遭邪慮。圓定發明三摩地中,心愛神通種種變化,研究化元貪取神力。爾時天魔候得其便,飛精附人口說經法。其人誠不覺知魔著,亦言自得無上涅槃。來彼求通善男子處敷座說法,是人或復手執火光手撮其光,分於所聽四眾頭上,是諸聽人頂上火光皆長數尺,亦無熱性曾不焚燒。或上水行如履平地,或於空中安坐不動,或入瓶內或處囊中,越牖透垣曾無障礙,唯於刀兵不得自在。自言是佛身著白衣,受比丘禮誹謗禪律,罵詈徒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。口中常說神通自在,或復令人傍見佛土,鬼力惑人非有真實。讚歎行婬不毀麁行,將諸猥媟以為傳法。此名天地大力山精、海精風精河精土精、一切草樹積劫精魅,或復龍魅或壽終仙再活為魅,或仙期終計年應死,其形不化他怪所附,年老成魔惱亂是人。厭足心生去彼人體,弟子與師多陷王難。汝當先覺不入輪迴,迷惑不知墮無間獄。

阿難啊,那位善良的修行者,當他的受陰變得虛幻微妙,沒有遇到邪惡的想法。在圓滿的禪定中,他的三摩地(定力)開始顯現。這時,他的心喜愛神通,想要變化各種形態,研究變化的根源,渴望獲得神奇的力量。

就在這時,天魔找到了機會。魔鬼附在某人身上,通過那人的口說法。那個被附身的人真的沒有察覺到自己被魔附身,同樣自稱得到了無上涅槃。魔鬼來到那個渴望神通的修行者那裡,鋪設座位說法。這次,那個人可能會手裡拿著火光,然後把火光分給在場聽法的人,放在他們的頭頂上。這些火光可能會長到幾尺高,但不會發熱,也不會燒傷人。

那個人還可能會:

  • 在水面上行走,就像走在平地上一樣
  • 在空中安穩地坐著,一動不動
  • 鑽進瓶子裡或袋子裡
  • 穿過窗戶和牆壁,沒有任何阻礙
  • 但是對刀劍沒有辦法

他會自稱是佛,但穿著白衣,接受比丘的禮拜。他會誹謗禪修和戒律,辱罵同修,到處揭露別人的隱私,不怕別人的批評。他常常說自己有神通,隨心所欲。有時候還會讓人看到佛國淨土,但這些都是鬼魅的力量迷惑人,並不是真的。他會讚美行淫,不批評粗鄙的行為,還把一些下流的話當作佛法來傳授。

這種情況可能是以下幾種精怪所為:

  • 天地間有大力量的山精、海精、風精、河精、土精
  • 所有草木經過長久歲月積累而成的精怪
  • 龍的精怪
  • 仙人死後重新復活變成的精怪
  • 仙人壽命將盡,應該死了,但形體不壞,被其他怪物附身

這些精怪年老成魔,擾亂修行者。

當魔鬼厭倦了,離開那人的身體,弟子和佛陀大多會陷入牢獄之災。

阿難啊,你應該提前警覺,不要墮入輪迴。如果迷惑不知,就會墮入無間地獄。

又善男子,受陰虛妙不遭邪慮。圓定發明三摩地中,心愛入滅妍究化性貪求深空。爾時天魔候得其便,飛精附人口說經法。其人終不覺知魔著,亦言自得無上涅槃。來彼求空善男子處敷座說法,於大眾內其形忽空,眾無所見還從虛空,突然而出存沒自在。或現其身洞如瑠璃,或垂手足作旃檀氣,或大小便如厚石蜜。誹毀戒律輕賤出家,口中常說無因無果,一死永滅無復後身,及諸凡聖雖得空寂,潛行貪欲受其欲者,亦得空心撥無因果。此名日月薄蝕精氣,金玉芝草麟鳳龜鶴,經千萬年不死為靈出生國土,年老成魔惱亂是人。厭足心生去彼人體,弟子與師多陷王難。汝當先覺不入輪迴,迷惑不知墮無間獄。

阿難啊,那位善良的修行者,當他的受陰變得虛幻微妙,沒有遇到邪惡的想法。在圓滿的禪定中,他的三摩地(定力)開始顯現。這時,他的心喜愛進入寂滅,仔細研究萬物變化的本質,渴望達到深深的空境界。

就在這時,天魔找到了機會。魔鬼附在某人身上,通過那人的口說法。那個被附身的人到最後都沒有察覺到自己被魔附身,同樣自稱得到了無上涅槃。魔鬼來到那個追求空境界的修行者那裡,鋪設座位說法。這次,那個人可能會在大眾面前突然消失,沒人能看見他,然後又突然從虛空中出現,能夠自由自在地忽隱忽現。

他還可能會:

  • 讓自己的身體變得像水晶一樣透明
  • 手腳散發出檀香的味道
  • 大小便像濃稠的蜂蜜一樣

他會誹謗戒律,輕視出家人。他常常說:「沒有因果,人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,不會再有來世。所有的凡夫和聖人,即使達到了空寂的境界,暗地裡還是會貪求欲望。那些接受他教導的人,也能獲得空的心境,不相信因果。」

這種情況可能是以下幾種精怪所為:

  • 日月蝕時的精氣
  • 金玉、靈芝、草藥
  • 麒麟、鳳凰、龜、仙鶴等神獸

這些東西經過千萬年不死,變成了有靈性的東西,來到人間。它們年老成魔,擾亂修行者。

當魔鬼厭倦了,離開那人的身體,弟子和佛陀大多會陷入牢獄之災。

阿難啊,你應該提前警覺,不要墮入輪迴。如果迷惑不知,就會墮入無間地獄。

又善男子,受陰虛妙不遭邪慮。圓定發明三摩地中,心愛長壽辛苦研幾,貪求永歲棄分段生,頓希變易細相常住。爾時天魔候得其便,飛精附人口說經法。其人竟不覺知魔著,亦言自得無上涅槃。來彼求生善男子處敷座說法,好言他方往還無滯,或經萬里瞬息再來,皆於彼方取得其物。或於一處在一宅中,數步之間令其從東詣至西壁,是人急行累年不到。因此心信疑佛現前,口中常說十方眾生皆是吾子,我生諸佛,我出世界我是元佛,出生自然不因修得。此名住世自在天魔使其眷屬,如遮文茶及四天王毘舍童子,未發心者利其虛明,食彼精氣或不因師。其修行人親自觀見,稱執金剛與汝長命,現美女身盛行貪欲。未逾年歲肝腦枯竭,口兼獨言聽若[魅-未+夭]魅,前人未詳多陷王難。未及遇刑先已乾死,惱亂彼人以至殂殞。汝當先覺不入輪迴,迷惑不知墮無間獄。

阿難啊,那位善良的修行者,當他的受陰變得虛幻微妙,沒有遇到邪惡的想法。在圓滿的禪定中,他的三摩地(定力)開始顯現。這時,他的心喜愛長生不老,辛苦鑽研,渴望永遠活著。他不想再經歷一次又一次的生死,而是希望一下子就能變成永恆存在的細微形態。

就在這時,天魔找到了機會。魔鬼附在某人身上,通過那人的口說法。那個被附身的人到最後都沒有察覺到自己被魔附身,同樣自稱得到了無上涅槃。魔鬼來到那個追求長生的修行者那裡,鋪設座位說法。

這次,那個人喜歡說:「我可以自由自在地往返於各個地方。我能在一瞬間走過萬里路程,還能帶回那些地方的東西。」或者他會在一個房子裡,讓人只走幾步就從東邊到了西邊,但如果那人真的快步走,卻要走好幾年才能到達。因為這些奇異的現象,人們開始相信他,甚至懷疑眼前的佛是不是真的。

他常常說:「十方的眾生都是我的孩子。我生出了諸佛,我創造了世界。我是最初的佛,我是自然而然出現的,不是通過修行得來的。」這種情況是住世自在天的魔王派來的手下所為。這些手下可能是遮文茶、四大天王、毘舍童子等。那些還沒有發心修行的人被他們虛幻的神通迷惑了,被吸取了精氣,有些甚至不需要佛陀就能修行。那些修行人親眼看到這些魔鬼自稱是金剛護法,說要給他們長生不老。魔鬼還會變成美女的樣子,誘惑他們行淫。

但是,不到一年,那些人的肝臟和腦子就會枯竭。他們會自言自語,聽起來像是被魅惑了。旁人還沒弄清楚是怎麼回事,他們就已經陷入牢獄之災。甚至還沒來得及受刑,就已經乾枯而死。這些魔鬼擾亂修行者,最後導致他們死亡。

阿難啊,你應該提前警覺,不要墮入輪迴。如果迷惑不知,就會墮入無間地獄。

阿難當知是十種魔於末世時,在我法中出家修道,或附人體或自現形。皆言已成正遍知覺,讚歎婬欲破佛律儀。先惡魔師與魔弟子婬婬相傳,如是邪精魅其心腑。近則九生多踰百世,令真修行總為魔眷,命終之後畢為魔民,失正遍知墮無間獄。汝今未須先取寂滅,縱得無學留願入彼末法之中起大慈悲,救度正心深信眾生,令不著魔得正知見。我今度汝已出生死,汝遵佛語名報佛恩。

阿難啊,你要知道,在末法時期,這十種魔會在我的佛法中出家修行。他們有時會附在人的身上,有時會自己現出形象。他們都會說自己已經成佛了,還會讚美淫欲,破壞佛陀制定的戒律。

那些邪惡的魔鬼佛陀會和他們的魔鬼弟子一代一代地傳播淫欲。這些邪惡的精怪會迷惑人心。短則九世,多則超過百世,他們會讓真正的修行者都變成魔鬼的眷屬。等到這些人死後,就會完全成為魔鬼的眷屬,失去了正確的智慧,墮入無間地獄。

阿難,你現在還不需要急著追求涅槃。即使你成為阿羅漢,也要發願留在末法時期,發起大慈悲心,去救度那些正直而且深信佛法的眾生。要讓他們不被魔鬼迷惑,獲得正確的知見。我現在度化你,讓你已經脫離了生死輪迴。你如果遵循佛陀的教導,就是在報答佛恩。

阿難如是十種禪那現境,皆是想陰用心交互故現斯事。眾生頑迷不自忖量,逢此因緣迷不自識謂言登聖,大妄語成墮無間獄。汝等必須將如來語,於我滅後傳示末法,遍令眾生開悟斯義,無令天魔得其方便,保持覆護成無上道。

阿難啊,我剛才說的這十種禪定中出現的境界,都是因為想陰和心識相互作用而產生的。可是,愚昧的眾生不懂得自我反省。當他們遇到這些情況時,不能認清自己,反而自以為證得了聖果。這樣就犯下了大妄語的重罪,會墮入無間地獄。

你們一定要記住佛陀的教導。在我涅槃之後,要在末法時期廣泛傳播這些道理。要讓所有眾生都能理解這些真義,不要讓邪魔有機可乘。要保護和維護這無上的修行之道。

阿難,這些話很重要,你要記住:「這十種禪定的境界看起來很神奇,但其實都是我們的想像和心識互相影響造成的。有些人太單純了,不懂得好好想一想,遇到這些情況就以為自己成佛了。這樣說大話是會下地獄的哦!所以你們要把佛陀的話傳下去,讓大家都明白這個道理,不要被壞人騙了。這樣才能保護大家,讓大家都能修成正果。」

Reference

All rights reserved,未經允許不得隨意轉載
Built with Hugo
Theme Stack designed by Jimmy